游客
题文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感冒”一词竟源于古代官场
“感冒”是常见的流行病,可是任何一部古代中医典籍中都没有“感冒”一词。原来,“感冒”这个常用语不是医学术语,而是来自官场,是一个官场专用语。
宋代有专门的机构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这些机构是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阁,通称“馆阁”。按照规定,馆阁中每天晚上要留一位官员值夜班,以防图书被盗,如果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这么一句:“腹肚不安,免宿。”当然不一定是真的“腹肚不安”,而是一种相沿成习的借口。请假不能连续超过四天。因此馆阁的官员们俗称这本请假簿为“害肚历”。这一记载出自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原文是:“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故事,豁宿不得过四,至第五日即须入宿。遇豁宿,例于宿历名位下书:‘腹肚不安,免宿。’故馆阁宿历,相传谓之‘害肚历’。”
南宋时期,时为太学生的陈鹄也在馆阁中供职,陈鹄喜欢别出心裁,他在《耆旧续闻》一书中记载了自己的发明创造:“余为太学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害肚历’可对‘感风簿’。”陈鹄偏偏不愿意写“腹肚不安,免宿”,而是写上“感风”,还沾沾自喜地声称“感风簿”跟“害肚历”可谓一联绝对。
陈鹄创造的“感风”一词也是有来历的。与他同时期有个中医学派,史称“永嘉医派”,创始人陈无择写了一部医书《三因方》,将复杂的疾病按照病源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种。外因称“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内因称“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指虎、狼、毒虫等意外疾病。陈鹄于是创造性地把外因之首的“风”信手拈来,前面冠上一个“感”字,“感”者,受也,故称“感风”。“感风簿”一词从此开始风靡官场、到了清代,“感风簿”演变成了“感冒假”,成为官员请假休息的托辞。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一书中说:“按今制官员请假,辄以感冒为辞,当即宋时‘感风簿’之遗意。”清代官员的创造性在于将“感风”变成了“感冒”,“冒”是透出的意思,“感冒”即是感风之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今天终于全面爆发了!
从官场发源,“感冒”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口语。人人都会感冒,人人都会说“感冒”这个俗语,可是它有趣的来历却被遗忘了。
下列对“害肚历”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害肚历”相传是宋代馆阁官员们对请假簿的俗称。馆阁中的官员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腹肚不安,免宿”一句,“害肚历”由此得名。
B.“害肚历”的来历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有详细的说明,为后人考证“害肚历”一词提供了具体的资料。
C.“害肚历”上请假时间累计不超过四天,“腹肚不安”不一定真的是身体有病;而是一种相沿成习的托辞。
D.“害肚历”一词的出现和宋代馆阁以及馆阁官员的关系密切,这个名称被南宋的陈鹄戏谑地改称为“感风簿”。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感冒”是我们今天常见的流行病,可是在任何一部典籍中都找不到“感冒”一词。作者考证发现,“感冒”最早是一个官场术语。
B.宋代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事务的机构,通称“馆阁”,这是“害肚历”一词产生的场所。
C.南宋“永嘉医派”创始人陈无择,在他的医学著作中,将复杂疾病按照病源分为三种—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
D.北宋时期,“害肚历”一词出现;南宋时期,“感风簿”一词开始风靡官场;清代,“感风簿”演变成了“感冒假”。

根搌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鹄在《耆旧续闻》一书中记载了“感风簿”一词的由来,由此可以看出“害肚历”对陈鹄创造“感风簿”一词有一定的启发。
B.陈无择将复杂的疾病分为三种,虽难能可贵,但不是很科学。例如我们今天常说的“抑郁症”“传染病”等便无法归人其中。
C.“感冒”一词最开始是官场专用语,意思是感风之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但很快就成为医学术语,为我们所熟知。
D.“感冒”一词进入了人们的日常口语,成为人们熟悉的一个词,因而它有趣的来历被遗忘了。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弧状人生
申永霞
汤红美是个很有点意思的主妇。
她曾经是我的房东。当我随房屋中介者刚踏进她家的房门时,便听到她很鼓舞人心的笑声。哈哈哈哈,四节拍的。
很可能是因为她自己耳背,所以也怀疑别人耳朵不太好使。这就使得她先生跟她说话须像吵架一样,轮到真正吵架时便没有了内容,一来二去,烦恼也就没有了。
她先生比她大了十岁,她的儿子又比她小了三十岁。她在他们一大一小中间,爱他们,也被他们爱。久了,她活得似乎比先生幸福些,比儿子还霸道些。
我见到她时,正是她发胖的时候。平白无故的日子,突然一天比一天胖起来。奇怪的是她形体的变化竟一点也没损伤她面容的姣美,甚至有一段时间当她胖得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她仍然是一张瓜子脸,面色光洁,五官秀美,笑容颇像一个二十岁女孩那样童叟无欺。这实在让人不可思议得很。
论起她的婚姻,也是令人奇怪的地方。她嫁给她丈夫老K的代价是被她家人真心诚意地逐出了家门。她说我到底喜欢他什么呀,我喜欢他的耳朵,我那时一见到他耳朵就想笑,笑得截不住。
我正听着听着,她说着说着笑起来。哈哈哈哈,仍是四节拍的。
知道了她的往事,从此我就很刻意地重视她先生的那双耳朵。一次两次,终于还是失望了。我不知道它怎么会吸引了汤红美,照现在看汤红美年轻时确乎是一个很美丽的人。比起她,我觉得即便老K长了一双金耳朵也会显得自愧弗如。
然而,汤红美很爱她的先生。她叫她的先生老K。老K。老K。
老K是皮鞋厂的一名工人。皮鞋的式样老得惊人,任何一只穿在脚上都能吓人一跳,工厂的效益与工人的工资可想而知。有几次每到月底发工资时,我便看到老K抱着几双皮鞋愁眉苦脸地回来了,老K的同事抱回皮鞋常常被老婆骂得要命,老K的命运真比他们好多了。汤红美一见到他抱皮鞋回来就笑。哈哈哈哈,四节拍一落,让老K心里真是惭愧极了,踏实极了。
有一段日子,老K迷惘得很,全家人指望汤红美一个人拿工资——怎么办啊。
但汤红美不这么想,并且她也不给时间让老K想。她整天充实极了,天天早晨要吃油炒饭,油炒饭炒好了,就亮起嗓门儿喊:老K。老K。小苗。小苗。叫嚷之中,先生老K和儿子小苗很不情愿地起了床吃了饭,然后三口人一块儿抹嘴出门了。老K的自卑全没了,汤红美的一叫一喊使他的上班像儿子上学一样,充满了一种神圣而又严肃的责任。
有时候,老K感慨地想,没有了汤红美,或者换了另外一个汤红美,他的一切将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有一次,汤红美坐下来认真地让我帮她分析长胖的原因。
来来去去,列了以下两个理由。
1.吃肉多;2.睡觉多。
此时汤红美才悄悄叹一口气,说,没办法,累呀。
那时我才知道原来汤红美在单位干的不是轻松活儿。她在机械厂上班,以前靠的是智力,工作轻松,但拿钱不多;后来她就要求换了岗位,加入了搬运工的行列。逢到机器出厂、材料进厂都是她最忙累的时候。
末了汤红美表功一样说,看,工资一下长了两百多。
日子如果这样过,除了汤红美偶尔为胖烦恼以外,倒也没什么大不了。
但这个家庭后来却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
一次在搬运过程中,一个工人一失手碰落了摆放的机器,噼里啪啦一堆沉重的铁物砸落下来,汤红美是伤势最重的一个,她被人抬出来时双腿已是面目全非。
在漫长的医疗过程中,汤红美又向人学会了机织毛衣。
初春的阳光常常照在汤红美的脊背上,一边的机器“吱吱”作响,粉红色的线团在她身边跳跃出各种各样的弧线,仿佛在给她从此沉寂的一生唱着赞歌。
这时候,老K就会走过来,默默望着她,说:
汤红美。
16.小说中多次写到汤红美的笑“哈哈哈哈,四节拍的”“哈哈哈哈,仍是四节拍的”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7.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汤红美”这一人物形象。(5分)
18.小说描述了主人公汤红美的“弧状人生”,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种人生的看法。(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繁星与野花
詹克明
凌晨,在哀牢山脊一方坪地,举头望空,满天星斗密密麻麻又大又亮,像一颗颗打磨得晶莹璀璨的大粒宝石,镶嵌在黑天鹅绒般的穹隆拱顶,煞是壮观。农历三月初十的月亮此刻早已落山,而接班的太阳还远在地球背面。这块暂时没谁称霸的暗夜,正是群星踊跃展示自己光彩的最好时机。
夜静人寂,无云无雾,正是观星大好时机。放眼六合,天无涯、地无垠,星系星团更是无穷计。孤旅客居,边隅之地,孑然独对几大无限,又怎能不发人感慨,诱人哲思呢?
忽地南天驰过一线流星,只是细细的短光,隔时又是一颗,仓促滑过。不久,北天两颗拖曳着长尾的流星次第而驶,两者间隔不足一分钟。头顶上又有两条长线,方向相反地掠过。在大城市的朦胧夜空里,连星都稀稀拉拉,更难得看到这细弱的流星。忽见天边一极弱的星在缓慢移动,单色不闪,且走直线,显然不是飞机(夜航机为彩色闪光灯),长时间匀速行走,且不湮灭,更不会是流星。大概是颗人造卫星之类的人工航天器件。在大自然无数繁星中,人造之物竟是如此的渺小而微不足道。只要望望星空,就足以把人类的傲气打掉。
在哀牢山上你可以看到真正的漆黑夜色,这在城市是见不到的。现代文明使城市人失去了真正的“黑夜”,他们所拥有的夜空,至少是用掺了几十倍水的墨汁涂抹出来的。只有这净空净水的哀牢山上,你才能看到原汁原味的真正黑夜。这是一种只存天鸣地籁,充满宁馨安谧的大静之夜。独自一人沐浴在这浸透了太古之初,本源之静的夜色中,人的灵魂也能归于最澄澈的宁静。
“黑”是一种崇尚无限渊深的信仰,是一种对未知的永恒追求,是一种对人类文明清醒的自知之明。科学的旗帜应当是黑色的!科学家正是那些背对光明面向黑暗的人。他们很像是那些潜入最深煤矿底层,在完全没有矿灯照明的黑暗中,摸索着挥镐凿煤的采煤工。运送出去的煤炭固然可以给人类带来光明与温暖,但这里有更多的未知无明,有着更多的误入歧途,也有着更多的陷阱与风险,马克思曾把科学比作站在“地狱的入口”。
“黑”的背景与“星”的幽光形成了显著的明暗反差。幽光蕴涵着神秘,黑暗隐藏着未知。正是这种未知与神秘的交织,人们对星宇产生了一种朴素的敬畏,并在敬畏中存在一种企盼。黑暗中的光明之星总会给人希望。
天开始蒙蒙亮了,我漫步于清晨的山乡小路上。此地到处是不知名的野花,品种繁多,星罗棋布。忽然想到,这野花不也是地上的“星”吗?不同之处在于,天上“星”是黑色衬底的点点晶莹;地上“花”是绿色衬底的点点靓丽。只是不论在形态上还是色彩上,野花都比繁星更加丰富多彩。它们斑斓七彩,花形奇特,有的清艳含露,个性分明,丰神异彩,奇葩逸丽;有的三分憨野,七分自在,雨洗风梳,自我天然;有的颇重集体意识,每一朵花都平凡细小,貌不惊人,但构成的花簇整体却对称严谨,布局精巧,展示了一种高层次的组合美;更有一种粗大豪放者,似穗似花,大大咧咧地垂在那里,体现了一种我行我素,与汝何干的自主逸气。野花都各有自己的性格,有一种“家花”普遍缺失的自尊。
“星”与“花”虽然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一个虚幻,一个真实,一个远离人间,一个近在咫尺,但它们都是人们心目中最美好的象征。
“星”与“花”体现一种自在的纯。星之出冥暗而不晦,恰似花之出污泥而不染。“星”与“花”幻蕴出一种自在的美,这种美能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宽舒与安宁。“星”与“花”幽旷出一种自在的静。它们远离喧嚣,疏逸尘寰,让人感受到一种沁心入骨的恬静。
俯首可见野花遍地,仰头可望繁星满天!
19.作者为什么说“现代文明使城市人失去了真正的‘黑夜’”?
答:
20.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只要望望星空,就足以把人类的傲气打掉。
答:
(2)马克思曾把科学比作站在“地狱的入口”。
答:
21.文章为什么又写到“野花”?“野花”有什么特点?
答:
22.联系全文,谈谈结尾段的含意和作用。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小村即景
韩小蕙
这是晋中南广袤大地上的一个普通小村庄,普通到你都不必问起它的名字。但就是这个普通的小村庄,竟使我体验到一种地域的魅力。
这一带的地貌真是奇特,令平原人看上一眼便永远难忘。
人正在大地上行走,突然,脚起脚落之间,路便没有了。探身一望,脚下就是直上直下的悬崖,有的深度达数十丈,令人头晕目眩。
而身后,人刚才过来的地方,明明是平展展的土地。生着庄稼,长着树木,流着河水,跑着马车。还有一座座土砖结合而筑成的农舍和用秫秆隔成的农家小院。从里面,不时传来鸡鸣、羊叫和娃儿的笑声。
倏的,一群漂亮的狗你追我逐地奔了来,撒欢儿地在地上跑着、跳着、扑咬着,尽情地嬉戏,却没见一只掉下崖去。人正在惊疑之际,崖上崖下的乡亲便喊起话来:
“哎——吃哩?”
“哎——吃哩。”
这是汉子的声音。声音于崖上崖下巨大的空间之中,显得格外雄浑苍凉。倘是女子,便会于雄浑苍凉之中,又夹杂上缠绵悱恻的韵味,令人遐想无穷。
一忽儿,月上高崖,清辉撒满大地,崖上崖下便一起进入了这里才有的极其静谧旷远的夜世界……
借用地理学的名词术语,这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再准确一点说,这是平原与山地的交界地带,因而既呈现平原的平整,又间有山地的起伏。起起伏伏之间,便出现大断大裂又错落有致的高崖低谷。人在高处放眼望去,但见对面崖壁像是一面巨大的史前壁画,那上面的神秘图形令你读不够也思不够。而远处,则是一派倒海翻江的山茆沟壑图,纵是天下最杰出的大师,也绘不出它们的英雄本色。
老乡们却绝少这样看景。他们更相信老辈人留下的传说。说是女娲炼石补天的那会儿,补到这里地界时伸了个懒腰,漏下一缕沙粒,地面上便不平起来。因为年深日久,他们早已没有了对女娲的愤激,生命的因子里,只留下择佳地而生息的顽强生命力。在极不规则的地表之上,他们竟顺势建起了房舍,形成村落,荷家养畜,婚丧嫁娶。虽然活得不轻松,但也能在春种秋收之中,闻得一些戏文。何况,当青草漫满黄土世界之时,山茆沟壑也显得蓊郁苍翠起来。鸟儿也能飞来几只,唧唧喳喳地叫上一阵。
这地方只是不能过冬天。一到荒凉的冬季,造化的穷凶极恶便再难掩饰了。
每当钻天杨的最后一片叶子被狂风吹落之后,生命的绿色消失殆尽,苍茫的黄土高坡就裸露出它的贫穷。高崖与低谷之间,只萧疏着荆棘枯草的几只枝杈,天低云暗,更载不动悬崖、坡坡、沟沟、壑壑的忧并愁。而夹带黄土的狂风却全然不理会这些,只一阵紧似一阵地刮着,对准光秃秃崖际,麻利地刮下一层又一层黄土,怪笑着抛洒向半空中。
在这样的日子里,连狗也不敢跑出门去;家家农户院子,更是门户紧闭。汉子蹲在炕沿上抽烟叶,婆姨搂着被吓坏的娃儿,满崖满坡满世界中,失却了一切人声兽语,只剩下黄土的怒号和黄土的呻吟……
这一切,是平原人无论如何也经受不住的。
与江南的鱼米之乡相比,不用说,这样的地域环境是太沉重了。
可无论历史上还是今天,这里始终被称为晋中南宝地。庄户人家的日子红火,为历史上偏居此隅的各路诸侯们奠定了太平昌盛的基础。气势恢弘的中原文化,也由这里播往陕北高原,甚至河西走廊、祁连山脉。就连异族侵略者,也不敢贸然践踏这片神圣的黄土地——有老乡告诉我,在抗战最严酷的1940年,小鬼子也只有在大规模“扫荡”时,才敢来村子里指指戳戳。
到底是谁的功勋呢?
人杰?地灵?还是天意?
天意不过是人们自己编造出来的感觉。地灵向来也是依靠人杰才得以体现的。归根结底,我以为,还是这里的人民是有血性的人民。自然环境的险恶,造就了他们挑战意识。倘若人类不劳动,不创造,不抗争,不奋斗,天天依赖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优哉游哉地享受,恐怕这世界上根本就没今天这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
这读不透也思不透的“史前壁画”,这倒海翻江的“山茆沟壑图”特别是这依地势而形成和兴旺的小村,永远地载入我的记忆。我清楚,在今后的人生之旅上,我会常常想起它们来的。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
14. 文章开篇说“这个普通小村庄,竟使我体验到一种地域的魅力”,结合全文,概括这种“地域魅力”的特点。
答:
15. 文章说“‘哎——吃哩?’‘哎——吃哩。’令人遐想无穷”,请揣摩语言,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
16. 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简要分析。
答:
17. 本文题目是《乡村即景》,但作者的用意显然不只是在写景,作者真实的用意是什么?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花燃柳卧
林清玄
植物园的荷花已经谢尽了。
荷花池畔的柳树在秋末的雨中却正青翠。
在过去的岁月中,我经常到荷花池去散步,每次到植物园看荷花,我总是注意到荷花的风姿,花在季节里的生灭,觉得荷花实在是很性感的植物。
由于荷花是那样迷人,使人在看荷花的时候几乎就忘了身边的其他景物。有一天我坐在荷花池畔,凉风习习的黄昏,竞在凉椅上斜着头睡着了。醒来的时候,看到池中的荷花显出一种疲惫的样子,然后我就看到池边的柳树,正在黄昏的时候展出一种魅力。
我想到,荷花再美,如果没有柳树陪衬,它恐怕也会黯然失色了。柳树平常时候好像睡在旁边,静静地卧着,可是它活在季节之上。在冬风之中,所有的花全部落尽,柳树像一个四处游方的孤客,猛然在天涯海角的一边走出来,发现它的美并不在别的花之下。如果说荷花是一首惊艳的诗,柳树就好像诗里韵味最悠长的一个短句,给秋天做了很好的结论。
我是个爱花的人,花在泥土上是一种极好的注解,它的姿形那么鲜活,颜色那么丰富,有时还能散发出各种引人的馨香,但是世上没有长久的花。有一次,我到彰化县的田尾乡去,那时秋天已经过尽,初冬的冷寒掩盖了大地,田尾的花农已经收成了所有的花,正等待春天的消息。我到花田里去,这时一向被称为繁花都城的乡镇有了不可思议的景象。玫瑰剪了枝,剩下光秃秃的枝桠,菊花全被连根拔起,满目的疮痍。
陪我到田里的花农告诉我:“你来得不巧,应该在春天的时候幕,花是活在春天的。”后来他提议去看盆景,只有盆景是不凋的,我拒绝了,因为我只对真正长在土地上的有兴趣。
田尾繁花谢尽等待春天的经验,使我开始深思花的精魂。在人世里,我们时常遇到花一样的人,他们把一生的运势聚结在一刻里散放,有让人不可逼视的光芒,可是却很快的消逝了,尤其是艺术家,年轻时候已经光芒四射,可是岁月一过,野风一吹就无形迹了。
反而是那些长期默默地挺着枝干的柳树,在花都落尽了,新的花还没有开起的时刻,本来睡在一侧的柳树就显得特别翠绿。有时目中的景象没有特别的意义,只是通过人的眼、人的慧心,事物才能展现它的不凡。
我想起一则希腊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当罗马帝国侵略希腊的时候,阿基米德正全神贯注地在铺了一层沙子的房子内,喃喃自语的演算着奇怪的几何图形,几个罗马兵冲进来,粗鲁地践踏着沙土,把图形破坏了。并且捉着阿基米德大叫:“你是谁?”
阿基米德大怒。吼道:“走开,不要踩坏了我的图形!”罗马兵一气之下.一刀杀了这个伟大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不是他对于学术追求的专注,而是他手上只拿了一根树枝,写的只是沙土。
树枝和沙土是多么简单的东西,任何人都可以拿它写出一些字句,可是它到了数学家之手,却可能为人世留下不朽的真理。
阿基米德的故事是宜于联想的,我时常看到一种景象:一棵美丽的牵牛花开在竹篱笆上,牵牛花轻快欢欣的在风中飞扬,要把生命的光彩在一天开尽,可是如果没有竹篱笆呢?美丽的牵牛花就没有依附的所在。
冬天里还有另一种景象,圣诞红全部开花了,那些花红得像火一样,使人忘记了它的绿色枝干。我曾想:万一没有绿色的枝干呢?圣诞红就不能红得那么美丽了。
一粒麦子与一堆干草之间的区别,没有人认识它们,但是它们彼此互相认识。干草为了发出麦子的金黄而死去,麦子却为了人的口腹而死去,其中有时真没有什么区别。
纯美的事物有时能激发人的力量,有时却也使人软弱。美如果没有别的力量支撑,它就是无力的,荷花和柳树就是这样的关系。
我愈来愈觉得我们的社会会向花燃烧一样的方向走去,物质生活日渐丰盛,文明变成形式,人们沉浸在物欲的享受里,在那样的世界,人人争着要当荷花,谁肯做柳树,谁肯做数学家手中的树枝和沙土呢?
1981年11月18日
14.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如果说荷花是一首惊艳的诗,柳树就好像诗里最悠长的二个短句,给秋天做了很好的结论。
(2)干草为了发出麦子的金黄而死去,麦子却为了人的口腹而死去,其中有时真没有什么区别。
15.根据文章,总结荷花的美和柳树的美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分别分点回答。
16.作者在文中插入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
回答。
17.根据全文概括出本文的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9题。
造心
毕淑敏
蜜蜂会造蜂巢。蚂蚁会造蚁穴。人会造房屋,机器,造美丽的艺术品和动听的歌。但是,对于我们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自己的心,谁是它的建造者?
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
造心先得有材料。有的心是用钢铁造的,沉黑无比。有的心是用冰雪造的,高洁酷寒。有的心是用玻璃造的,晶莹脆薄。有的心是用木头造的,安稳麻木。有的心是用垃圾造的,面目可憎。有的心是用谎言造的,百孔千疮。
造心要有手艺。一只灵巧的心,缝制得如同金丝荷包。一罐古朴的心,淳厚得好似百年老酒。一枚机敏的心,感应快捷电光石火。一颗潦草的心,门可罗雀疏可走马。一滩胡乱堆就的心,乏善可陈杂乱无章。一片编织荆棘的心,暗设机关处处陷阱。一道半是细腻半是马虎的心,好似白蚁蛀咬的断堤。一朵绣花枕头内里虚空的心,是假冒伪劣心界的水货。
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没有一片乌云,可以覆盖心灵辽阔的疆域。没有哪次地震火山,可以彻底颠覆心灵的宏伟建筑。没有任何风暴,可以冻结心灵深处喷涌的温泉。没有某种天灾人祸,可以在秋天,让心的田野颗粒无收。
心的规模,也可能缩得很小很小,只能容纳一个家,一个人,一粒芝麻,一滴病毒。一丝雨,就把它淹没了。一缕风,就把它粉碎了。一句流言,就让它痛不欲生。一个阴谋,就置它万劫不复。
心可以很硬,超过人世间已知的任何一款金属。心可以很软,如泣如诉如绢如帛。心可以很韧,千百次的折损委屈,依旧平整如初。心可以很脆,一个不小心,顿时香消玉碎。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因为人生有太多的压榨和当头一击,会与独行的心灵,在暗夜狭路相逢。如果没有精心的特别设计,简陋的心,很易横遭伤害一蹶不振,也许从此破罐破摔,再无生机。没有自我康复本领的心灵,是不设防的大门。一汪小伤,便漏尽全身膏血。一星火药,烧毁绵延的城堡。
心为血之海,那里汇聚着每个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爱自身也爱大家。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
当以我手塑我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万不可草率行事。造心当然免不了失败,也很可能会推倒重来。不必气馁,但也不可过于大意。因为心灵的本质,是一种缓慢而精细的物体,太多的揉搓,会破坏它的灵性与感动。
造好的心,如同造好的船。当它下水远航时,蓝天在头上飘荡,海鸥在前面飞翔,那是一个神圣的时刻。会有台风,会有巨涛。但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它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而快乐地燃烧。
(选自《百年中国性灵散文》,有删节)
16.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三、四段主要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第三段:
第四段:
17.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
答:
18.文中说“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又说“当以我手塑我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万不可草率行事”,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说法的异同?
答:
19.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开头借鉴诗歌的表现手法,以蜜蜂造巢、蚂蚁造穴起兴,引出人类要塑造美好心灵的话题。
B.“心可以很硬”这一段运用了比喻、排比、借代、夸张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C.“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这里的“心”指人的精神世界,包含品格、智慧、情操等,在文中的意思是说人的精神决定人的成就。
D.结尾以船喻心,以下水远航象征开启新的人生之路,喻指美好的心灵可以使人直面困难,承受挫折,永葆生命的活力。

E.本文意象新奇、联想丰富、文笔灵动,是一篇优美的富有哲理的散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