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①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太湖的古名)而归。
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侯,门止车目数十辆。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进,不少避。知生非懦儒,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因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已,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莫能折。时藩府②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③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④历代法书、周彝⑤、汉砚、唐雷氏琴⑥,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⑦,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
生姓宋,名克,家南宫里,故自号云。 (选自明:高启《高太史凫藻集》)
注: ①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大官,曾作《握奇经》(讲兵法的书)。②藩府:指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苏州,称吴王。③楼君卿、原巨先:都是任侠好客的人。④庋:收藏。⑤周彝:周代的铜器。⑥雷氏琴:传说唐代雷威用松木制的琴。⑦钟、王:钟繇、王羲之。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从:跟从 |
B.明旦因客诣生谢因:经由 |
C.有忤已,则面数之面:当面 |
D.故人皆多生多:赞许 |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直接反映南宫生“任侠好客”“以气服人”的一组是 ( )
①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
②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辆
③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④至罢会,无失仪
⑤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
⑥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
A.①③④ | B.①②⑥ | C.③④⑤ | D.①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宫生年轻时博览群书,任侠好客,壮年后准备到中原法,追随豪杰们图谋大的事业,正赶上道路不通,各处走走都不如意,于是游历一番就归来了。 |
B.南宫生为人仗义,性格刚直,善于谈论,喜爱规劝朋友的过错,跟人谈论,总是求胜,能引证事实,分析道理,众人没有能驳倒他的。 |
C.当时藩府多次用兵打仗,南宫生推断藩府的胜败大多能猜中。有人到藩府说南宫生(如何推断军事胜败),(张士诚)想招纳南宫生到藩府作幕客,没有办成,就设计让南宫生受到法律制裁,南宫生依靠智慧没有受到危害。 |
D.南宫生后来由进取变为退隐,关闭家门少接待宾客,并清扫出一间屋子,收藏名家写的字、周朝的铜器、汉代的笔砚和唐代的雷氏琴,天天在那里自娱自乐。他一向工于草书和隶书,但担心索求的人太多,就隐藏不露,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再拿笔写字。 |
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与现代汉语。
①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握奇阵法。
译文:
②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读书,多所历览。外祖死,常清孤贫,年三十馀,未有名,将军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颇有材能,每出军,奏傔从三十馀人,衣服鲜明。常清慨然发愤,投牒请预。常清细瘦,脚短而跛,仙芝见其貌寝,不纳。明日复至,仙芝谢曰:“傔已足,何庸复来!”常清怒曰:“慕
公高义,愿事鞭辔,所以无媒而前,何见拒之深乎?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公其念之!”仙芝不得已,补为傔。
会达奚部落背叛,自黑山北向,西趣碎叶。仙芝以二千骑追蹑。常清于幕中潜作捷书,具言次舍井泉,遇贼形势,克获谋略,事颇精审。仙芝所欲言,无不周悉,仙芝大骇异之。即用之,遂知名。以功授叠州地戍主。仙芝每出征讨,常令常清知留后事。常清有才学,果决。知留后时,仙芝委家事于郎将
郑德诠,其乳母子也,威动军中。德诠见常清始贵,素易之,自后走马突常清而去。常清命左右密引德诠至庭中,因杖死,以面仆地曳出之。仙芝妻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因以其状上仙芝。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之谢。会大将有罪者,又杀二人,军中莫不股栗。常清性勤俭,耐苦劳,出军乘骡,私厩才二马,赏罚严明。
元宝末入朝,时禄山已叛,帝引见,何方诛讨?常清见帝忧,因大言:“太平斯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玄宗壮其言。翌日,以常清为范阳节度,乘驿赴东京,募兵六万,皆庸保市井之流。乃斫断河阳桥,于东京为固守之备。十二月,禄山渡河,常清使骁骑拒之,杀柘羯数十百人。贼大军继至,常清退入上东门,又战不利,贼鼓而进,杀掠人吏。常清又战于都亭驿,不胜。退守宣仁门,又败。乃语仙芝曰:“贼锐甚。难与争锋,潼关无兵,一夫奔突则京师危,不如急守潼关。”仙芝从之。败书闻,帝令边令诚以诏书至,示之,常清曰:“吾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国家节,受戮贼手,讨逆无效,令死乃甘心。”又表言:“臣死后,望陛下无轻此贼,则社稷安。”是日临刑,以表授令诚而死。人多哀之。
(取材于《新唐书·封常清传》)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 /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B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 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C.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 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D.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 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是多义词,有方位“左边右边”之意,有动词“支配”之意,也有副词“反正”之意,文中指跟随的人。 |
B.“牒”指用竹片制成的短简,将短简编连在一起也称为牒。“投牒”在文中指呈递文书。 |
C.“子羽”是孔子弟子,因为相貌和体型都不好看被孔子认为没有前途,但其刻苦学习,终成大器。文中借此典故希望高仙芝不要以貌取人。 |
D.“阙”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建筑。“阙下”即官阙之下,文中借指皇帝。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常清出身贫苦,相貌丑陋,开始并不受赏识,但他锲而不舍,抓住时机写出一篇让高仙芝非常赏识的战报,从而崭露头角。 |
B.封常清执法严明,因郑德诠故意纵马冲击他的侍从,就依法处死了他;后又斩杀两名犯罪的大将,于是军中人都很怕他。 |
C.封常清大声向皇帝进言,提出大的战略方针,皇帝很赏识,派他前往迎敌,他到达洛阳后,招募军队,截断河阳桥据守。 |
D.封常清认为,据守潼关,能够守护京师长安,自己虽可能被临阵逃脱的罪名杀死,但也胜过死于敌手受辱。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所以无媒而前,何见拒之深乎?
(2)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之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褚翜[shà]字谋远,少以才干称,袭爵关内侯。于时长沙王乂擅权,成都、河间阻兵于外,翜知内难方作,乃弃官避地幽州。后河北有寇难,复还乡里。河南尹举翜行本县事。及天下鼎沸,翜招合同志,将图过江,先移住阳城界。翜与荥阳太守郭秀共保万氏台,秀不能绥众,与将陈抚、郭重等构怨,遂相攻击。翜惧祸及,谓抚等曰:“诸君所以在此,谋逃难也。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抚等悔悟,与秀交和。时数万口赖翜获全。
建兴初,复为梁郡司马。时部将耿奴甚得人情,而专势,翜常优遇之。梁郡太傅王玄为政既急,翜知其不能容奴,因戒之曰:“卿威杀已多,而人情难一,宜深慎之。”玄纳翜言,外羁縻奴,而内怀愤。会迁为陈留,将发,乃收奴斩之。奴余党聚众杀玄。梁郡既有内难,而徐州贼张平等欲掩袭之。郡人遑惑,将以郡归平。翜抚之,众心乃定。
成帝初,为左卫将军。苏峻之役,朝廷戒严,以翜为侍中,典征讨军事。既而王师败绩,司徒王导谓翜日:“至尊当御正殿,君可启令速出。”翜即入上大阁,躬自抱帝登太极前殿。导升御床抱帝,翜及钟雅、刘超侍立左右。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将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及峻执政,犹以为侍中。时京邑焚荡,人物凋残,翜收集散亡,甚有惠政。
成康七年卒,时年六十七,赠卫将军,谥日穆。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
B.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
C.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
D.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侯”为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
B.“建兴”“成帝”“成康”在文中是帝王年号。“年号”是指古代皇帝纪年的名号。 |
C.“至尊”是对皇帝的敬称,古代敬称皇帝的还有“陛下”“万岁”“主上”“圣上”。 |
D.“赠”又叫“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已经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给予的加封。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翜很有才干,和荥阳太守郭秀一起保卫万氏台时,他及时化解了郭秀与部将陈抚、郭重等人之间的矛盾,保全了数万人的生命。 |
B.褚翜善于安抚。梁郡太傅王玄在褚翜劝说下放过了专权的耿奴;当徐州贼人张平想趁机突袭梁郡时,褚翜安抚百姓,使之安定。 |
C.褚翜敢作敢为。苏峻作乱率军攻入皇宫时,褚翜亲自抱着皇帝登上太极前殿,大声呵斥进犯的士兵,苏峻的士兵因此未敢上殿。 |
D.褚翜为国尽心。苏峻执政之后,京城被焚烧扫荡,人口财物凋敝残败,担任侍中的褚翜收集四散逃亡的百姓,对晋朝颇有贡献。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
(2)因戒之曰:“卿威杀已多,而人情难一,宜深慎之。”
请用“/”给下面短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选自《世说新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马伶传
侯方域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①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②。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③,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④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注释】
①梨园部:戏班。
②)《鸣凤》:指明传奇《鸣凤记》,演夏言、杨继盛诸人与权相严嵩斗争故事。椒山先生:即杨继盛,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因弹劾严嵩被害。
③两相国论河套:指《鸣凤记》第六出《两相争朝》,情节是宰相夏言和严嵩争论收复河套事。夏言诸人主张收复,严嵩反对,所以发生廷争。
④昆山,古人习惯以籍贯指代人,这里即指顾秉谦。下句“分宜”,即指严嵩,严嵩为分宜(今江西分宜县)人。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迨:等到 |
B.坐客乃西顾而叹叹:叹惜 |
C.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且:将要 |
D.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过:拜访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是表现李伶技艺高超的一项是()
①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
②引商刻羽,抗坠疾徐
③坐客乃西顾而叹
④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
⑤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
⑥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堂会两边的场子演出中,马伶与李伶分别都扮演宰相严嵩角色,这是他们的第一次技艺较量,最后马伶大败,遁匿他乡。 |
B.归来的马伶再次与李伶较量,同样是扮演相国严嵩,而他的登场演出,确实令李伶震惊万分,匍匐在地,自称弟子。 |
C.马伶去京城相国严嵩门下当仆人,籍此观察相国的言行举止,从而把握人物的特点,这可说是让严嵩本人来教演严嵩的人了。 |
D.马伶与李伶较量技艺先败后胜,其成功得益于他能意志坚定地在生活中从师学习,吃苦耐劳,潜心钻研艺术,技艺精益求精。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②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
③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
文言文阅读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家贫无产业,嗜酒尚气,不可绳检。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隶赤籍,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郡调兵捍御,世忠在遣中。至银州,夏人婴城自固,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而以重兵次蒿平岭,世忠率精锐鏖战,解去。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问俘者,曰:“监军驸马兀移也。”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钦宗即位,从梁方平屯浚州。金人压境,方平备不严,金人迫而遁,王师数万皆溃。世忠陷重围中,挥戈力战,突围出,焚桥而还。钦宗闻,召对便殿,询方平失律状,条奏甚悉。转武节大夫。诏诸路勤王兵领所部入卫,会金人退,河北总管司辟选锋军统制。
建炎二年,金人再攻河南,翟进合世忠兵夜袭悟室营,不克,反为所败。会丁进失期,陈思恭先遁,世忠被矢如棘,力战得免。还汴,诘一军之先退者皆斩,左右惧。进由是与世忠有隙,寻以叛诛。
兀术将入侵,帝召诸将问移跸之地,张俊、辛企宗劝自鄂、岳幸长沙,世忠曰:“国家已失河北,山东,若又弃江、淮,更有何地?”于是以世忠为浙西制置使,守镇江。既而兀术分道渡江,诸屯皆败,世忠亦自镇江退保江阴。兀术遣使通问,约日大战,许之。战将十合,梁夫人亲执桴鼓,金兵终不得渡。是役也,兀术兵号十万,世忠仅八千余人。帝凡六赐札,褒奖甚宠。拜检校少保、武成感德军节度使、神武左军都统制。
绍兴二十一年八月薨,拜进太师,追封通义郡王。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人婴城自固婴:围绕 |
B.以重兵次蒿平岭次:驻扎 |
C.张俊、辛企宗劝自鄂、岳幸长沙幸:希望 |
D.帝凡六赐札凡:总共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世忠在疆场上勇武善战的一组是()
①嗜酒尚气,不可绳检
②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
③挥戈力战,突围出,焚桥而还
④世忠被矢如棘,力战得免
⑤世忠亦自镇江退保江阴
⑥战将十合,梁夫人亲执桴鼓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②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世忠青年时便显现出勇武善战的能力,十八岁入伍,勇冠三军。后来,在西夏银州城作战时,力斩西夏监军驸马兀移,击溃敌军。 |
B.韩世忠跟从梁方平镇守浚州,但因梁方平防守不严密而兵败。韩世忠奋勇突围后,见到皇帝,历数梁方平过失。 |
C.金兵统帅兀术南侵,皇帝召集诸将商议逃跑路线。韩世忠劝谏皇帝不要放弃江淮继续逃跑,于是皇帝任命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镇守镇江。 |
D.在江阴,韩世忠率领八千多士兵阻击了兀术号称十万的大军,夫人梁红玉亲擂战鼓助威,金兵最终没能渡过长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