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民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训术》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成“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统治加强 C交通工具的发展 D生产工具的进步
阅读下面依据相关数据编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
时间 |
GNP年增长率 |
失业率 |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
1968—1972年 |
4.3% |
3.2% |
4.8% |
1973—1975年 |
2.4% |
5.3% |
9.4% |
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的政策包括
①大力发展“混合经济”
②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④D.②③④
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工业),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苏联工人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
B.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 |
C.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 |
D.社会主义工业化存在弊端 |
1721年发表的揭露和抨击了当时法国封建社会种种罪恶的文学作品是
A.《人间喜剧》 | B.《波斯人信札》 |
C.《悲惨世界》 | D.《巴黎圣母院》 |
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是
A.法典明文规定保护所有人的私有财产 |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
D.按律量刑,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
张贴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折射出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以下对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斗私批修,破旧立新
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③平安富裕小康日,欢乐和谐中国年
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④ | B.④②①③ | C.④③①② | D.①④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