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世界两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有关甲、乙两国政治和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国属于“南方国家”,乙国属于“北方国家” |
B.甲、乙两国目前均处于世界经济的边缘地区 |
C.甲、乙两国与我国的经贸商谈均称作“南北对话” |
D.甲、乙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可称为“南南合作” |
甲、乙两国共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 | B.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
C.种植园农业、混合农业 | D.种植园农业、乳畜业 |
甲、乙两国均是世界上( )
A.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 | B.重要的铝土生产国和出口国 |
C.磷酸盐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 | D.铀矿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 |
①,②两港口( )
A.均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 B.沿岸均有暖流经过 |
C.雨季出现的季节不同 | D.一年中昼长最长的日期不同 |
下列工厂中,存在着投入—产出(即“上下游”式)工业联系的是
①纺织厂、印染厂②食品厂、家具厂③造纸厂、化纤厂④钢铁厂、重型机械厂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图是“炼铝厂、制糖厂、电子装配厂和啤酒厂四种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根据影响工业部门分布的因素,判断下面哪组排列正确
A.①炼铝厂 ②制糖厂 ③电子装配厂 ④啤酒厂 |
B.①啤酒厂 ②电子装配厂 ③制糖厂 ④炼铝厂 |
C.①制糖厂 ②电子装配厂 ③炼铝厂 ④啤酒厂 |
D.①啤酒厂 ②炼铝厂 ③制糖厂 ④电子装配厂 |
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读图完成问题。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
A.炼铝、服装、家具制造 |
B.炼铝、制糖、服装 |
C.汽车、造船、水泥 |
D.炼铜、啤酒、制鞋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问题。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
B.气候条件较优越 |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
D.劳动力较充足 |
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
B.科技投入较大 |
C.劳动生产率较高 |
D.劳动力价格较低 |
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 |
B.扩大种植面积 |
C.增加劳动力投入 |
D.加大化肥使量 |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完全相同 |
B.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完全不同 |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
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
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