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物价,关乎民生。2011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基本取向,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发文强调,国有大中型企业要为稳定物价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的监管,做到不抢购、不抬价、不囤积;生产流通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的价格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得趁物价上涨之机,投机炒作,哄抬价格,牟取暴利。
材料二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皮,在逆民心”。中共十七居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最鲜明的特征是制定了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强调要“更加注重保降和改善民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共享文明发展的成果;未来五年,我国将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依法行政的完善,为到 2020 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莫定基袖。
材料三 2010年12月26日,重庆当选201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组委会给予重庆“热辣之都,民生之城”的硕奖评价。厚民生,聚民心;顺民意,保民安。两年多来,“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发展战略硕果东承。“宜居为民、畅通为民、森林为民、平安为民和健康为民”,虽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推动城市风貌的整体提升。“五个重庆”目标实施两年多来,历经打黑除恶的惊心动魄,历经全市人民的艰辛努力,百折不回,成效显著。重庆的发展模式,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1)联系材料一,说明国家应怎样实施宏观调控,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为稳定物价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2)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对材料二所示“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相关内容加以评析。
(3)联系材料三,说明“五个重庆”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实施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主要哲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某市党委和政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社会生活:让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行为准则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开展“送温暖”、“手拉手”等工程,培育文明风尚。因此,某市逐步形成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氛围,努力让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1)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阐明“让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道理。
材料二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精神,5月18日,由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主办的新著《文化强国论》首发论坛在广东培正学院召开,来自各地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60人,就该著的出版开展研讨。《文化强国论》以党的以十五大提出的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概念及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相关要求为依据,试为文化强国梦的实现提供较为全面、系统和有序的理论与实践的参考。该书的“开篇论”分别探讨了文化强国的外在趋向、内在自觉、决策自信和知行求索。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假设你是该讨论会的参与学者,为建设文化强国列一个发言提纲。
(3)运用“文化自信和自觉”的知识,为开篇论一章谱写内容。
近期,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着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某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绘制的“京津冀地区高速发展规划”图
(1)读上图,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京津冀三地如何通过相互借力,实现协同发展。
材料二在今年3月份河北省召开的全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会议上,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曾说,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需要河北扮演什么角色,河北就演好什么角色。其中之一就是服务角色,河北作为京畿之地,必须为京津冀协作发展全局服务,必须为把北京建设为和谐宜居之都服务。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阐述河北政府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人一向重视家风的建设,关于家风的名言警句更是汗牛充栋。从孔子对儿子的庭训,到颜之推的家训,到诸葛亮的家训,到曾国藩的家训,到傅雷的家训,不一而足。良好的家风应秉承爱国爱家、与人的情怀,体现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应发挥“家庭主一心骨”作用,勇于承担家庭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好父女、亲戚朋友以及邻里间的各种关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1)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怎样建设好家风。
(2)有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大力加强传统家风的教育。请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3)历史上有许多良好家风的范例,传承这些,就能形成正能量,而这些正能量聚集起来,就能形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请你就如何传承发扬良好的家风家规提出两点可行性建议,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26分)表:
注:基础研究是指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20世纪初爱固斯坦等所做的“基础研究”推动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加强基础研究是提高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材料一:中国梦,创新梦。为鼓励科技创新,国家加快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将企业购置的设备已征税款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支持创办各种性质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完善和调整国家产业技术政策,调整政府投资结构和重点,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信用制度。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放宽民间和海外资金发展科普产业的准八限制,制定优惠政策,形成科普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1)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一,说明国家是怎样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
材料二:科技的创新离不开科技体制的改革创新。某省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休系建设的意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省人民政府广泛征求来自各方面的意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于2013年8月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就改革科技管理体制,促进管理科学化和资源高效利用、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营造良好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政府在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责任。
(2)请分析材料二中某省的做法所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运用经济常识阐述对“使市场在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解。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