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植物生理的实验,如右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若取植物叶片检测发现没有淀粉产生。这可以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2)为了结论的可靠性,实验前应让植株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这是为了 。
(3)步骤(1)中的实验对照组是将同样装置内NaOH溶液换成 。
(4)若将玻璃钟罩遮光,并将NaOH溶液换为澄清的石灰水,就可以用来验证 。
(5)若将NaOH溶液换为CO2的缓冲溶液,则可用这一装置测定 ,预测结果U型管左侧液面
(6)从实验装置图的设置可以看出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有
(至少两种)。
(7)以该装置为基础进行改造,还可以进行哪些探究实验,举出一例
下图是人体感染某种病毒后所发生的免疫应答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病毒多肽转移到细胞膜表面需要被感染细胞内的 和 (结构)出芽形成囊泡的运输。
(2)T淋巴细胞在人体内 中发育成熟。该病毒癌基因表达的病毒多肽可以作为 直接刺激T细胞。T细胞受到刺激后经过 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3)在上述的免疫应答过程中,效应T细胞将发挥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乙、丙,分别测定乙、丙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请根据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透光玻璃瓶甲 |
透光玻璃瓶乙 |
不透光玻璃瓶丙 |
4.9mg |
5.6mg |
3.8mg |
(1)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___________。
(3)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植物光合速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大量增殖常常会引起鱼类缺氧死亡,这种情形下,导致水体缺氧的主要原因有 和 。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A判断甲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
(2)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绘制B图,据图_____(能/否)确定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中的曲线①表示某种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该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图C中的曲线②。曲线②的数据是在__________℃条件下测得的;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
某研究小组测得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叶片遮光前吸收CO2的速率和遮光(完全黑暗)后释放CO2的速率。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下(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是指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CO2的量)。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照条件下,图形A+B+C的面积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 ,其中图形B的面积表示 ,从图形C可推测该植物存在另一个 的途径,CO2进出叶肉细胞都是通过 的方式进行的。
(2)在上述实验中,若提高温度、降低光照,则图形 (填“A”或“B”)的面积变小,图形 (填“A”或“B”)的面积增大,原因是 。
将若干长势良好的葡萄幼苗置于密闭的恒温箱中,并控制每天8:00~24:00为光照培养阶段,0:00~8:00为黑暗培养阶段,其他条件适宜。测量一天内恒温箱中CO2浓度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培养阶段CO2浓度下降的原因是 ,在叶肉细胞中利用CO2的具体部位是 。
(2)12:00~24:00时间段,幼苗有机物的积累量为 ,据此分析农业上为提高大棚作物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
(3)8:00~24:00时间段幼苗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是 ,24:00停止光照,短时间内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3含量的变化是 。
(4)整个黑暗培养阶段幼苗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影响该阶段呼吸速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