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多。……我们在贸易上遵循着这种惯例去做,就稳稳地可以保证我们的王国每年一定会增多20万镑财富,并且一定是大部分以现金的形态带回祖国。——[英]托马斯•孟(1571-1641)《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以下对当时英国历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族国家利益至上 | B.重商主义积累资本 |
| C.对外贸易保持逆差 | D.鼓励出口扩大市场 |
《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
|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
|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
“一事不穷,则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阕了一物道理”,其言论反映出朱熹()
①主张“格物致知”②提倡研究具体事物,包括研究自然界事物
③具有怀疑、创新的科学精神④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 | D.①④ |
《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
| C.统治者应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 D.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 |
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
|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
明朝后期,太湖地区出现了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可以直接说明()
| A.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 |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 C.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