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派别 |
主要主张 |
社会实践 |
特点 |
洋务派 |
学习西方技术 |
① |
学习西方器物、技术 |
② |
要求变法维新 |
戊戌变法 |
③ |
新文化运动领袖 |
④ |
新文化运动 |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
回答:
1、请写出表格中序号对应的内容。
2、阅读表格,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这些派别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
3、综合分析近代不同派别为达到共同目标追求从而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9~1960年粮食产量变化图
![]() |
材料二 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材料三 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 |
(1)分别指出导致材料一中粮食产量两次变化的原因。
(2)分析造成材料二中现象的原因。
(3)粮票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了什么?
简述元朝统一的意义,用史实说明“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从元朝制度、政策的角度分析元朝统治的得失。
天津解放后,一次座谈会,一位资本家问道:“我现在开工厂,有剥削,是有罪的,我还准备多开几家工厂,那不是罪更大吗?―――”刘少奇回答:“你开工厂是有剥削,你用剥削来的资本再开几家工厂,将来交给国家,这是有功的。”―――这段话后来被概括为“剥削有功论”受到极大争论和非议。
(1)、这位资本家提出的问题当时有一定的普遍性,为什么?
(2)、刘少奇的回答体现了当时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什么政策?
(3)、采用这项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4)、在什么情况下这一段话受到极大争论和非议?
归纳说明工业与科技革命同市场的关系。并从条件和影响方面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比较亚洲风暴与亚洲觉醒的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