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派别 |
主要主张 |
社会实践 |
特点 |
洋务派 |
学习西方技术 |
① |
学习西方器物、技术 |
② |
要求变法维新 |
戊戌变法 |
③ |
新文化运动领袖 |
④ |
新文化运动 |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
回答:
1、请写出表格中序号对应的内容。
2、阅读表格,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这些派别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
3、综合分析近代不同派别为达到共同目标追求从而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自从有了核武器以来,人类战争就进入了一个新的,以核武器为基础的时代。
核武器是以核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作为破坏力的武器,是人类有史以来所发明的威力最强大的武器。在波茨坦会议的前一天,即1945年7月16日凌晨5时30分,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默果尔多的沙漠上进行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原子弹实验爆炸成功。次日下午,美军陆军部长史汀生来到丘吉尔的寓所,极其神秘地将一张纸条递给丘吉尔,上面写着“孩子们满意地生下来了”。
原子弹研究成功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简述人类历史上原子弹首次用于战争的情况。
材料二:斯大林当然没理由感到吃惊,因为早在1943年苏联情报部门就已经获知美国的“曼哈顿工程”,事实上,当杜鲁门还在遮遮掩掩谈论原子弹时,苏联已经在两年前就开始研制自己的原子弹了。……于是,就在波茨坦会议的只言片语间,人类历史上的核竞赛开始了。
苏联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是在哪一年?1962年美苏之间就导弹实力有过一次较量,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中国正在崛起,中国的综合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但是中国的安全环境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更大的保证。
2006年12月19日,朝核问题第六次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在会谈开始前,朝鲜就要求美国先解除金融制裁,而美国要求朝鲜先弃核。19号和20号,双方金融小组第一次在北京进行了共8小时的谈判。从希尔的表态看,美方的态度没有改变。
希尔:我来到这里不是讨论金融问题,而是讨论朝鲜半岛无核化,在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中的各方都可以说,他们(朝鲜)进行核计划的时间越长,他们就会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金融制裁。
从里根开始,美国共有4位总统经历了朝核问题。自从中美朝三方确定重启六方会谈以来,希尔已经访问中国5次。他说,现在不是耐心的问题,而是要加快步伐。
根据材料分析朝鲜核问题的焦点。)如何理解中国的安全环境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更大的保证?
材料四:俄罗斯与伊朗有着传统的伙伴关系。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伊朗是俄近邻,俄不愿看到在自家附近发生战争,更不愿看到自己精心培育几十年的老伙伴、老邻居落户别人的势力范围。从经济角度看,伊朗长期大量购买俄罗斯的武器、航空技术、装甲运输车和防空系统设备,是俄稳定的武器市场。
(4)据材料分析伊朗核问题的实质。
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1)结合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各举一例说明“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道理。
(2)中美建交以来,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两国应怎样扫除障碍,保证两国关系健康发展?
(3)指出两国友好合作的基础。
70年前,我国西北古城西安爆发了一起震惊中外的大事件,这就是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国民党爱国将领发动的西安事变。
(1)列举三个以古城西安作都的朝代。
(2)试述此次事变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火轮、火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准自专其利……先于二十一省二十一大路以为全国之脉络……岁三四千里之遥,亦可朝发夕至。
——《资政新篇》
材料二: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清廷宣布于次年春季拜谒西陵。为便于慈禧太后等人“御驾”往来,决定从河北新城县高碑店到易县良各庄修筑一条新易铁路(也称西陵铁路),全长43公里,限期六个月完成,并拨官银60万两。
材料三:日本《朝日新闻》鼓吹说:“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凡其地之兵权、商权、矿权、交通权,左右之,存亡之,操纵于铁路两轨,莫敢谁何!故夫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亡系之。有铁路权,即有一切权力;有一切权力,则凡其地官员,皆吾驱使之奴,其地人民,皆我俎伤之肉”
《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二册
材料四:人民网西安2004年1月6日电记者朕少忠报道:今晚18时,16002次货物车从西安新丰站缓缓驶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标志性工程—西安至南京的铁路(也称西陵铁路)西安至合肥段开通运营。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反映《资政新篇》的主张是什么?其主张实质是什么?
②材料二反映清政府修建西陵铁路的目的是什么?
③根据材料三,谈谈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在中国大肆争夺修筑铁路的权力
④依据材料四说明现今修建西陵铁路有什么意义。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明显的特征。经济全球化是指货物、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要跨国界发展,经济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回答下列问题
(1)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经济全球化过程遇到一些国家的抵制和反对,理由是什么?
(2)既然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应该采取哪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