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上半期,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 学术界对此进行了深人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材料: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这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
战争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这场争论不仅导致了数以千计的文章和著作发表,还导致了一批批、总计达6万多份文件的出版;所有这些都促成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从背景、性质的角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说法是否得当,并请指出当初某些人宣扬这一说法学术以外的目的。(10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3分)社会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1)材料一所示的是中国古代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对这一制度你有何评价?(4分)
【材料二】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节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 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需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部法律的规定?透过材料所示内容并结合你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部法律的看法。(4分)
【材料三】 1787年宪法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和纵向的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的分立。……政府结构使权力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的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同时又保持对权力的优良控制,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这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华盛顿说:“行使政治权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互相制约,并指定受托人为公众福利的保护人以防他人侵犯。这种相互制约的必要性早巳在古代的和现代的试验中显示出来。”
——范亚峰《华盛顿的宪政思想》
(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原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作用。(4分)
【材料四】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4)①材料四中孙中山的学说体现了怎样的特点?②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3分)

20世纪以来,苏俄、美国、中国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杜会制度下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模式。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四 1933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细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人提高了9倍。
——摘自岳麓版新课程教材《历史》必修二
材料五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
(1)材料一是针对当时苏俄实行的什么政策而言的?材料二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三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结合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的积极意义。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美、中三国改革背景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三国改革的不同的前提条件。

(22分)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将正式举办。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博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英国馆主题:“传承经典,铸就未来”。下图是其造型亮点:主体建筑“种子圣殿”,下面还有一张“礼品包装纸”,整个建筑犹如一个展开的礼品盒。参观者进入“种子圣殿”里,展览将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角度描绘自然在英国城市中的角色。

(1)英国给世界发展的礼品之一是播撒了工业文明的种子。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前提是什么?使英国工业革命有了雷霆万钧的力量和排山倒海的气势的是哪项技术发明?期间,英国政府可能为与会代表提供哪些先进的交通工具?
材料二: 1876年,美国费城的世界博览会,是美国第一次举办的世博会。这一年,适逢美国建国百年。美国展品占据了大部分的展览面积。主厅:美国展品占据了一半,有精巧的打字机、自来水笔、手表、幻灯放映机、刚刚问世的电灯等;机械宫:美国展品占据了3/4,展出了抽水机、挖泥船、缝纫机、织布机等工业品;农业宫:美国展品占据了2/3;园艺宫:基本全是美国展品;在博览会的总展览厅中,中国设立了自己的展室。正面一大牌楼,上书“大清国” 三字,横额日“物华天宝”,两侧有对联“集十八省大观,天工可夺;庆一百年盛会,友谊斯敦”。两旁有东西辕门,上插黄地青龙旗,很像官府衙门,形式非常严肃。里面陈列了许多古色古香的橱柜,放置绸缎、象牙雕刻、银器、景泰蓝、漆器、镜屏、瓷器、字画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美两国在费城世博会上展品的差异,并结合当时的时代
背景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材料三 1910年,上海小说家陆士谔在他的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虚构了在一百年后的上海浦东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具体情形。他在游历上海时惊讶地发现,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昔日趾高气扬的洋人见了中国人毕恭毕敬,而街头的新生事物则更多,以往经常碰撞行人的电车也改为地下行驶。“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2010年百年梦想终成现实,上海世博会将如期举办。--摘编自《世博岁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幻想百年后中国上海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得照抄材料)
并简要分析中国“百年梦想终成现实”的原因。
材料四:2010年世博会举办城市上海的历史就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缩影。
(4)上海是近代中国国门洞开的历史见证。出现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5)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是如何“与世界接轨”的。
材料五: 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这将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更加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项实质性措施,也是继申办奥运会成功以后再次向世人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成果的崭新机会。
(6)结合材料五,你认为举办上海世博会将对中国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

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材料一:读图6、图7两幅图片信息

(1)读材料一回答:图6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什么基本特征?图7反映的现象对图6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材料二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中国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2)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的近代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材料三: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1912年孙中山参观张裕葡萄酒集团,为其题词“品重体泉”。1915年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葡萄酒大会上4种葡萄酒获金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1912-1918年张裕葡萄酒集团迅速发展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一个缩影,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在民国初期获得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材料四:1929年因难以维持,张裕葡萄酒公司只能租赁给别人。1934年因负责累累被中国银行接管。……1941年被日本强行接管……
(4)根据材料二分析解放前张裕葡萄酒集团遭受重创的主要原因。
材料五:2008年度,张裕A计划实现营业收入不低于30亿元,计划将主营业务成本及三项期间费用控制在19亿元以下。为了实现目标,公司将继续坚持以葡萄酒为主,多酒种全面发展的策略。
(5)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张裕葡萄酒集团在国内外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6世纪初,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北魏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北方合计还要多出一倍。孝文帝重视兴修水利,他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促进了水田的发展。
材料二:北魏的洛阳……城中有不少“资财巨万”的富商大贾,有的富商住宅非常华丽,车马服饰可以同王侯相比。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
材料三:鲜卑武士佣和汉人胡食图

(1)根据材料一,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农业明显发展。你认为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起了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北魏的贵族大都经商,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中的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综合以上材料,概述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