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材料一:读图6、图7两幅图片信息
(1)读材料一回答:图6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什么基本特征?图7反映的现象对图6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中国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2)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的近代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材料三: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1912年孙中山参观张裕葡萄酒集团,为其题词“品重体泉”。1915年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葡萄酒大会上4种葡萄酒获金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1912-1918年张裕葡萄酒集团迅速发展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一个缩影,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在民国初期获得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材料四:1929年因难以维持,张裕葡萄酒公司只能租赁给别人。1934年因负责累累被中国银行接管。……1941年被日本强行接管……
(4)根据材料二分析解放前张裕葡萄酒集团遭受重创的主要原因。
材料五:2008年度,张裕A计划实现营业收入不低于30亿元,计划将主营业务成本及三项期间费用控制在19亿元以下。为了实现目标,公司将继续坚持以葡萄酒为主,多酒种全面发展的策略。
(5)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张裕葡萄酒集团在国内外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 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2)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
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3)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5)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1)材料一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3分)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3分)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这一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这一主张对儒学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材料四: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4)依据材料四,概括明清时期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内容。这些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学的关系怎样?
材料五: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 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5)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了巩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同时,还积极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它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1949年4月4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12国外长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北约曾被称为北大西洋联盟或北大西洋集团。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外长、国防部长组成,常设理事会由全体成员国大使组成。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北大西洋公约共有14条,其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它国发生战争时,成员国必须给予帮助,包括使用武力。加强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的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北约成立时只有美国、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法国、冰岛、意大利、卢森堡、挪威、荷兰、葡萄牙和英国12个成员国。
——摘自《历史学习》
材料二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摘自高一岳麓版教材必修Ⅰ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北约组织建立是美国当时推行“冷战”政策表现之一,请问还有哪些表现?
(2)材料二提到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两极格局的形成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3)材料二中提到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请问在两极格局存在期间,又有哪些因素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转引自浣志华祭《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问题:
(1)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2)建国后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阅渎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7年初,中国近代著名军事家蒋方震(国民党陆军上将)在谈到中国能否打过日本的问题时指出“……中国有地大与人众的两个优越条件,不战则已,战即不能不动用拖的哲学,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国转弱为强,把敌人拖垮而后矣。”
1937年8月18日,即“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五天,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国民党陆军上将,蒋介石的亲信之一)在南京研究抗战策略的时候,提出“我国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施迅速决战之战略,但因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长期作战之条件。故我国对倭作战之最高指导方针,不能不根据优劣相反的客观条件,实施持久消耗战略。在此项大方针下,国军作战之具体运用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预定之第三期,为我总反攻时期,在抗战第一时期,国军……消耗敌人战力,保存我军主动,借以空间换时间,扩大战场,分散敌军兵力,以求达成提早阻止敌人前进,乃建立长期抗战的目的。”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
材料二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军即达二百余位,其中有11位上将、34位中将、48位少将。
——摘自中华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周年》
回答:
(1)指出蒋方震和陈诚在抗战的基本策略上有何相同之处?其共同的依据是什么?
(2)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蒋方震提出的抗战“要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国转弱为强”是否可能实现?为什么?
(3)蒋方震和陈诚的主张有合理之处,但均未找到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出路,结合材料分析:他们认为取得抗战胜利的途径各是什么?其共同的缺陷是什么?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国民党的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