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天人关系”问题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古今中外长期思考并试图解答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敬鬼神而远之”、“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论语》
材料二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刚开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灾祸)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论诸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天命观。
(2)有人说:在天人关系上董仲舒否定了孔子思想。结合董仲舒所处的时代背景说说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3)根据材料三,概括普罗塔戈拉在天人关系上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思想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朝兵制之弊在于:(一)兵力的逐渐腐败。(二)番戍之制:(甲)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既不便于指挥统驭,(乙)而兵士居其地不久,既不熟习地形;又和当地的人民没有联络。(丙)三年番代一次,道途之费,却等于三年一次出征……每逢水旱偏灾,又多以招兵为救灾之策;于是兵数递增。宋开国之时,不满20万。真宗末年,增至91万。仁宗时,西夏兵起。增至125万。
——摘自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治兵之法,一曰汰冗兵而合营勇,二曰起民兵而立团练,三曰练旗兵而振满蒙,四曰募新制以精器械,五曰广学堂而联将才,六曰厚海军以威海外。”
——摘自康有为《上皇帝第三书》
⑴依据材料一,分析宋朝军事弊端导致的后果。对此王安石采取了哪些相应的军事措施?
⑵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的军事改革措施。王安石与康有为在军事改革的指导思想上有何相似之处?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的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一)(图二)(图三)
(1)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本特征是什么?图二与图一相比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图三该机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材料二

玛丽和威廉加冕典礼的场面
(2)图四中的场景记录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如何理解它的历史内涵?它标志着什么?它反映该国民主政治演变有什么特点?
材料三

本杰明·富兰克林设计的卡通图片
(3)该卡通图片的寓意是什么?它反映了此时的美国面临体制上的什么严重问题?这个问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

西方人对古希腊罗马文明怀有无法释怀的感念,奉他们为西方文明之源。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五到六千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每隔十天集会一次。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五百人议事会由十个部落各派出五十个议员组成,它的职责是落实公民大会的决策,是一个总司一切事务的行政组织。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五百零一名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是否成立,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
----《世界通史》
材料三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人类“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
----《世界通史》
材料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回答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这三个机构各自行使怎样的职能?它反映了古希腊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2) 根据材料三、四归纳罗马法所体现的精神及反映的实质?(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古希腊罗马文明为近代西方文明提供了哪些基本原则?

地缘特色往往成为研究文明形成中不可忽视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自禹至桀传17君,14世,共四五百年。夏朝的统治中心在豫西晋南,四境“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这里的江为鸿沟水,……济指济水……河指今陕西、山西、河南三省间的黄河,淮指淮水。由此可见,夏朝领土范围大致东起豫东平原,西到华山,北起济水,南达淮河。”
----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 半岛上层峦叠嶂,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将希腊人分割在彼此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希腊出现两百多个奴隶制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
请回答:
(1)从上述两则材料中可看出孕育了中华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的摇篮各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文明和古希腊文明产生的独特环境决定了它们各自怎样政治统治特色?简要分析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关于文明史的哪些认识?

国家政治体制的基本内容及其演变历程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已无世禄之臣,,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
(1)根据材料,说明西周至秦汉政治体制发生什么变化。
材料二

图一图二图三
(2)观察上面三幅图,说明每一幅图反映当时中国实行哪种政治体制,并归纳中国政治体制发展的趋势。
材料三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它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与渐进的制度改革……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从1689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据《大国崛起》解说词整理
(3)据材料三,说明英国民主政治体制建立的特点和建立的标志。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