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原理在生活、生产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与电化学原理无关的是
A.“将光洁的工件加热至红热状,然后浸入水中”俗称烤蓝,是钢铁零件表面处理的一种防腐蚀工艺 |
B.远洋油轮船底镶嵌锌块 |
C.冶金工业冶炼某些活泼或较活泼金属 |
D.野外作业时,可用由铁屑、炭粒、食盐、水、空气组成的“热得快”来加热食品 |
下列变化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部分氮化镁 |
B.雷雨闪电时,大气中产生了一氧化氮 |
C.豆科作物的根瘤菌使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氨 |
D.将氨转变为硝酸或其他氮的化合物 |
通常状况下,下列气体中最易溶解于水的是()
A.SO2 | B.Cl2 | C.NH3 | D.CO2 |
把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装有氨水的试剂瓶口,为了使现象明显,可先往瓶中加入一种物质,该物质可以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①浓硫酸 ②固体烧碱 ③固体碳酸钙 ④生石灰 ⑤固体NH4Cl ⑥固体食盐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③⑥ |
在标准状况下,将22.4 L NO2通入过量的NaHCO3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Na2O2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
A.O2 | B.CO2和O2 | C.NO2和O2 | D.NO2 |
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有很强的毒性,因外观、口感与食盐相似,而常常被误用、误食,为了区分亚硝酸钠与食盐,某研究性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后得知:亚硝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沉淀,亚硝酸是一种弱酸,不稳定,易分解为两种气体,据此设计了如下方案,①分别向盛有两种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如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的为亚硝酸钠;②用洁净的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无色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出现蓝色的是亚硝酸钠;③向两支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氯化钠和亚硝酸钠,溶液变棕黄色的是亚硝酸钠;④分别向盛有两种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钠,另一支试管内是亚硝酸钠。其中能够区分亚硝酸钠与食盐的操作及结论正确是()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