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
|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
下图是民主德国1961年在原苏联要求下修建的 “柏林墙” 最终于1990年被推倒的画面,其最能说明的是
| A.两德最终实现了统一 |
| B.经济文化联系的发展和加强 |
| C.两德长期的恩怨情仇终于达成了和解 |
| D.东欧发生剧变的标志 |
世界经济的重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转移到美洲。其中,美国得以控制西欧市场的关键措施是
| A.倡议成立关贸总协定 | B.成立欧洲共同体 |
| C.实行马歇尔计划 | D.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
下面是1969年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的图片,这时美苏争霸的态势是
| A.互有攻守 |
| B.苏攻美守 |
| C.美攻苏守 |
| D.和平共处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原来的一些人物、事件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的’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 B.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
|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 D.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
| A.解放生产力 | B.增强农村和企业的活力 |
| 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