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 负箧曳屣(      )       (2) 皲裂(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无以致书以观(        )           (2) 腰白玉之环(        )
翻译下列句子。
(1) 弗之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2-5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是天时不如地利也()(2)攻亲戚之所畔()
(3)神弗福也()(4)小大之狱()
翻译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甲文通过列举一系列战例,明确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乙文着重刻画了曹刿的形象,突出了“”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甲文的作者和乙文中的曹刿在治国方面都具有相同的思想。试分别写出能体现他们共同思想的句子,并谈谈你 从中得到的启示。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18分)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贾谊传》)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老父:指老人。③吊:哀悼,吊唁。④垢(ɡòu):通“诟”,辱骂。⑤患处之:祸患就会降临到他那里。⑥意益下:指为人更谦恭。⑦心益小:思想越谨慎小心。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⑴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⑵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⑶岂有说乎 ( )⑷敬受命,愿闻余教 ( )
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重于泰山
C.窥镜而自视
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D.皆以美于徐公

足以治楚矣
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⑵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甲、乙两文所谈的都是“进言纳谏”之事,其中“邹忌”和“老父”的劝说方式有什么不同?(4分)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迎来一些劝说批评。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劝说批评?(3分)

对比甲乙文段
【甲文】《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乙文】《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虽乘御风不以疾也()(2) 清荣峻茂,多趣味()
(3)朝白帝彩云间()(4)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对比回答。
(1)甲乙两文在内容和文体上有什么异同的地方?请说出来。 (2)乙文的第四段与甲文的第三句相对应,都写了什么内容?乙文的第一段则和甲文中的第一句相应,都写了什么内容?。
两文都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阅读《大道之行也》回答下列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选贤能()②盗窃乱贼而不()
③男有()④货其弃于地也()
揣摩句子特征,翻译句子。
①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②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大道之行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举例说明。

对比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到下列问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②黄发垂髫()
无论魏晋()④故人不独其亲()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B.大道之行也古义: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今义:宽阔的道路
C.来此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极其优美的环境
D.女有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到原处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根据选文,请分别写出出自【甲】文和【乙】文的一个成语
【甲】【乙】
【甲】文中描绘的理想境界和【乙】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答出三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