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美于徐公。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
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①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③,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④,各死其处。田父⑤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⑥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⑦将休士也。
【注释】注释]①韩子卢:犬的名字。②东郭逡:兔的名字。③环山者三:绕着山跑了三圈。④罢:同“疲”,与前面的“极”和“废”意思相同。⑤田父:农夫。⑥以顿:以同“已”;顿:困顿、疲弊。⑦谢:辞谢、辞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臣之妻私臣 私: ②今齐地方千里 方:
③时时而间进 间: ④天下之疾犬也 疾: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文: 甲乙两文都是写劝谏的,其劝谏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答:
同是劝谏,邹忌和淳于髡在使用的劝谏方法上有何差异?从劝谏的效果看,二者又有何差异?
答:
阅读。
①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②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⑤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附书至()新战死()未去()犹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戍()________戌()________戎()________
(2)衰()________哀()________衷()________为选段划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用原文回答问题。
(1)说明兵役之苛酷: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战争之惨烈:________________
(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________________
(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________________
(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________________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
“________”,揭示主题。
管仲、隰明①从桓公伐孤竹②,春往冬返,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明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而水③。”乃掘地,遂得水。
[注]①管仲、隰(xí)明: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指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③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的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下便有水。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从桓公伐孤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蚁冬居山之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
春往冬返,迷途失道。短文的前一段是一个成语的出处,请写出该成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_______,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用课文原话填空。
翻译划线的语句。
选文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
本文选自《________》,是________家经典之一,大约是________末年或________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答问的著作。
阅读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指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纲纪,准则);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通“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明)其义,以考其信,著(明,揭露)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职位)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注音。笃()禹()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今大道既隐()
(2)以睦兄弟()
(3)是谓小康()选择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译:每个人像敬重自己的父母一样敬重其他老人,像抚育自己的孩子一样抚育其他的孩子。 |
B.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译:所以奸诈之心发生,战争也因此而引发。 |
C.以著其义,以考其信。 译:(用礼)来著明民众应做的事,(用礼)来考查民众做事是否正确。 |
D.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 |
译:如有不以礼为准则的人,在位者要将其黜退、罢免。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船头三人的位置及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