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966—1985年苏联经济的增长率(%)
影响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工业化运动 | B.美苏争霸 | C.农业集体化运动 |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史学家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C.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的变化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如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远非一部生物学著作一样。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梁启超说:“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A.《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
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 |
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 |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20多年中,中国出现的救国思潮有
①实业救国思潮②维新变法思潮③民主共和思潮④社会主义思潮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五四运动爆发后,李大钊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法俄革命之比较》 | B.《庶民的胜利》 |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