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某植物的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下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模式图,该细胞处于( )
A.有丝分裂后期 |
B.有丝分裂末期 |
C.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 |
D.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 |
右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A.a>b>c | B.c>b>a | C.c=b>a | D.a>c="b" |
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
A.考察队将DDT带到南极 | B.DDT是挥发性物质 |
C.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 D.含有DDT的动物迁移了 |
研究个体较大、数量有限的群落丰富度通常用的统计方法是
A.样方法 | B.标志重捕法 | C.目测估计法 | D.记名计算法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为
A.2个 | B.3个 | C.4个 | D.5个 |
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C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
C。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 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 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 -2~C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