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温带落叶林食物网的一部分。请据图回答:

(1)图中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它为生态系统中生物生存提供了________和_________的来源。
(2)该食物网中包括       条食物链,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          ,可属于第三营养级又是三级消费者的生物是      
(3)狼和红狐的关系是                            
此图若添加        可构成较完整的生物群落,再加上___________就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4)若要使狼增重1千克,最多需消耗草___________千克。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生态城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9分)如图18所示,若用两种识别切割序列完全不同的限制酶E和F从基因组DNA上切下目的基因,并将之取代质粒pZHZ1(3.7kb,1kb=1000对碱基)上相应的E—F区域 (0.2kb),(1)那么所形成的重组质粒pZHZ2___________。

A.既能被E也能被F切开 B.能被E但不能被F切开
C.既不能被E也不能被F切开 D.能被F但不能被E切开


(2)已知在质粒pZHZl中,限制酶G切割位点距限制酶E切割位点0.8kb,限制酶H切割位点距限制酶F切割位点O.5kb。若分别用限制酶G和H酶切两份重组质粒pZHZ2样 品,据表4所列酶切结果判断目的基因的大小为___________kb;并将目的基因内部的限制酶G和H切割位点标注在图19中。

(3)若想在山羊的乳汁中收获上述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则需将重组质粒pZHZ2导入至山羊的_____   _细胞中。若pZHZ2进入细胞后插入在一条染色体DNA上,那么获得转基因纯合子山羊的方式是_______  ___。
(4)上述目的基因模板链中的。TGA序列对应一个密码子,翻译时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上相应的碱基序列是________。

在某鱼塘中有A、B、C、D四种鱼,其营养结构如图甲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鱼塘只有C种,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I所示,池塘的承载量(K值)是;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D两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B两种鱼(假设二者都只取食同一种藻类),两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2)科研人员对该鱼塘由浮游藻类、A和D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食物链环节
I
II
III
GP和NP
GP=55.6×102
NP=1.3×102
GP=176×103
NP=6×103
GP=59.3×106
NP=50.5×106
NP/GP
0.02
0.03
0.85
R
54.3×102
170×103
8.8×106
未利用

62.8%
99.7%

①III所表的生物是,就呼吸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
②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

③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

屈反射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它使肢体从伤害性刺激上缩回,以保护肢体不受伤害性刺激损伤。图1表示屈反射的反射弧,图2为图1中神经元A和B相互接触部分的放大。请根据信息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1中神经冲动从神经元A传递到神经元B的过程中,信号转换是;请用箭头和图2中的数字表示信息分子的运动方向。在完成一次信息传递之后,图2中的(填数字)将很快被分解。
(2)皮肤感受器受针扎之后,经过填写字母)将兴奋传入中枢,经过中枢的分析处理之后将信息传出,①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情况是,②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
(3)皮肤被针扎之后,会感觉到疼痛,这是因为
(4)某人因车祸致脊髓在颈部断裂,导致高位截瘫,用针刺该患者脚部皮肤,被刺的腿的伸肌和屈肌的反应分别是(“收缩”或“舒张”)。

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异常造成苯丙酮酸在血液中大量积累,白化病患者则无法正常合成黑色素,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图1是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图2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

图1图2
(1)由图1判断,缺乏酶①会导致白化病吗?请说明理由。

苯丙酮尿症和白化病的基因都是通过,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控制该类物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2)遗传病遗传方式的调查方法是,苯丙酮尿症属于染色体性遗传。
(3)若Ⅱ3再度怀孕,医院会建议她进行,以确定胎儿是否患病。若Ⅱ3不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则胎儿同时含有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4)近几年,某著名营养品商家投入超过2000万元对苯丙酮尿症患儿提供“特殊奶粉”资助,该奶粉的特殊之处在于

请回答有关光合作用的下列问题:
Ⅰ、图1是仙人掌类植物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图2表示不同地区A、B、C三类植物在晴朗夏季的光合作用日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该类植物夜间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的原因是
(2)图1所示植物对应图2中的类植物(填字母),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该特殊的CO2同化方式是的结果。
(3)图2中的A类植物在10~16时(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从CO2供应角度分析原因有
(4)与上午10时相比,中午12时B类植物细胞中C5含量变化是
Ⅱ、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区持续干旱,使农作物减产。某学校的科技小组通过实验对甲、乙两个不同品种的小麦进行比较,从而选出更适于高温干旱的环境中生存的小麦品种。
原理: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中,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的CO2会减少。在低CO2浓度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更适于高温干旱的环境。
材料用具:灵敏的CO2红外线测量仪,两个密闭的小室(容积都为1L),两个品种的新鲜小麦叶片,剪刀等。

实验步骤:
(1)取甲、乙两个品种的小麦叶片,用剪刀分别剪出表面积都为10cm2的叶片若干备用。
(2)取两个密闭小室,分组编号为A、B。
(3)在A密闭小室里放入5张备用的甲品种小麦叶片(互相不重叠),在B密闭小室中放入          小麦叶片。
(4)把两密闭小室放在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用红外线测量仪测量密闭小室内   变化。
(5)在相同的时间内,根据测量结果绘制出如下草图:
①由图可知      品种的小麦更适于高温干旱的环境。
②问题思考:能否通过测量结果间接反应出,在相同的实验时间内,甲、乙两个品种小麦叶片的呼吸作用的大小(填能或不能)
(6)为什么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中,植物对CO2的吸收会减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