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折掉戟的钩尖),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周王室完全失去约束诸侯的权利 | B.兼并战争使分封制遭破坏 |
C.诸侯王公开挑战周王室的权威 | D.诸侯王的势力已超过周王室 |
(2008届南京29中高三摸底)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宗法制 | B.宗法制和郡县制 |
C.分封制和郡县制 |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2008届南京29中高三摸底)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群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A.推行分封制 | B.设立郡县制 |
C.废除郡县制 | D.废除行省制 |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叔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 B.推行郡县制 | C.攻打匈奴 | D.修筑长城 |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
A.反对郡县制 | B.主张郡县制 | C.反对中央集权 | D.主张中央集权 |
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后,成为全国规模群众性的革命运动,这充分说明()
A.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 B.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
C.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D.无产阶级是五四运动的领导阶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