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西周统治,导致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 B.生产关系的发展 | C.诸侯争权夺利 | D.周王室腐败无能 |
1923年陈独秀指出:“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瞿秋白在同年提出:中国的民族运动“得最宜于组织最易团结的无产阶级之猛进”,要“联合小资产阶级”,“督促资产阶级而行民族革命。”陈、瞿两人的主要分歧在于()
A.民族资产阶级是否具有双重性 |
B.是否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
C.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先后问题 |
D.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问题 |
“孙中山提倡的、一直被有身份的中国人当成非法行动来回避的武力推翻清王朝,这个时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支持。”这一情况出现在()
A.甲午中日战争后 | B.黄花岗起义后 |
C.“预备立宪”后 | D.义和团运动后 |
1906年革命派在江苏创刊《复报》,革命党田桐撰文说:“(法国革命)虽惨祸之来,骇人耳目,要皆彼迫胁我而为之者,我同胞又安敢辞哉?语曰:流血者,自由之母也;立宪者,革命之产儿也。”田桐强调的是()
A.革命的必然性、建设性 |
B.革命是追求民主自由的唯一道路 |
C.法国革命的血腥性、破坏性 |
D.法国革命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
20世纪初,中国一些学者引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问题,如1919年《浪潮》月刊刊登了“家族制度与孝道公式计算一图”,作者套用数学公式来探讨传统伦理道德问题,其意图是()
A.用科学来启迪民智 |
B.提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 |
C.普及科学知识 |
D.强调道德与家族制度的重要性 |
买办原意是采买人员,指清朝末期的1800年—1910年,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经理人。买办是外国资本家认为忠实、得力的人物;买办为外国资本家服务,受到外国资本家的“培育”;买办违法犯罪,因受雇于外商企业,可以在治外法权庇护下,逃避中国法律的制裁。据此可知买办()
A.大大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
B.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C.充当了列强侵华的工具 |
D.在政治、经济、法律上都是独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