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施工的。在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A.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 D.目的基因的检测表达 |
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杆品种(抗倒伏)与一纯合抗稻瘟病高杆品种(易倒伏)杂交,后代F2中出现抗倒伏且抗病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ddRR,1/8
B.DDrr,1/16和DdRR,l/8
C.ddRR,1/16和ddRr,1/8
D.ddRr,l/16
如图是人类某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其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A.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 |
B.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 |
C.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
D.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
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①、④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细胞②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 |
B.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④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细胞②中 |
C.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或极体 |
D.细胞①②③④产生的子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
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涵是: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证明假说。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
D.“为什么F1只有显性性状,F2又出现隐性性状?”属于孟德尔提出的问题之一 |
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解释是
①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②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③④⑤ | B.②③⑤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