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条件下的反应,放出最快的是
|
金属(粉末状)/mol |
酸的浓度和体积(mL) |
反应温度 |
||
A |
Mg |
0.1 |
3mol/LH2SO4 |
10 |
20℃ |
B |
Al |
0.1 |
3mol/LHCl |
10 |
20℃ |
C |
Zn |
0.1 |
3mol/LCH3COOH |
10 |
20℃ |
D |
Fe |
0.1 |
6mol/LHNO3 |
10 |
20℃ |
现有以下几种措施: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②少用原煤做燃料,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④开发清洁能源。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是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一定体积的 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 。若用0.100 0 的 溶液中和相同质量的 ,所需 溶液的体积恰好为 溶液的6倍,则 溶液的浓度 为()
提示:①
是二元弱酸
②
+
+
+
+
↑+
A. | 0.080 0 | B. | 0.120 0 | C. | 0.160 0 | D. | 0.240 0 |
可逆反应①X(g)+2Y(g)2Z(g)、②2M(g)
N(g)+P(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
B.达平衡(Ⅰ)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15 |
C.达平衡(Ⅱ)时,X的转化率为5/6 |
D.在平衡(Ⅰ)和平衡(Ⅱ)中,M的体积分数相等 |
下图表示298K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根据下图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 N2(g)+3/2 H2(g)![]() |
B.不用催化剂,生成 1molNH3放出的热量为46 KJ |
C.加入催化剂,生成 1molNH3的反应热减小50 KJ·mol-1 |
D.曲线b表明加入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热,加快了反应速率 |
下图装置中,小试管内为红墨水,具支试管内盛有pH=4的雨水和生铁片。观察:开始导管内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导管内液面回升,略高于小试管液面。以下有关解释合理()
A.生铁片中的碳是原电池的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
B.雨水酸性较强,生铁片仅发生析氢腐蚀 |
C.墨水回升时,碳极反应式为:O2 + 2H2O + 4e—= 4OH— |
D.具支试管中溶液pH逐渐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