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早期中国民族企业表
地点 |
创办人 |
企业名称 |
上海 |
方举赞 |
发昌机器厂 |
广东南海 |
陈启源 |
继![]() |
(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在什么时候?近代早期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分布有何特点?
材料二: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平均速度为15%。这一时期创办了许多著名的民族工业企业,如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等。
(2)材料二表明,在1895——1913年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个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1912——1919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又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节后不久,帝国主义的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气候的变化给世界经济的发展,甚至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但对气候变化所承担的责任存在较大的争议。有人认为欧美发达国家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国,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也有人认为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排放总量迅速增长,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运用世界近现代的史实阐述你对世界气候变化责任问题的主张,并指出当前解决世界气候变化问题的途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摘要)
材料二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陈独秀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含义,结合史实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儒家学派的认识有何异同点,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陈独秀的思想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熔铸中西方思想文化精粹而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是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又对三民主义做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并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岳麓版历史必修 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三民主义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深刻影响。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他先后提出了哪两大理论?
材料三有关邓小平的两幅图片。
(3)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他“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概括出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 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概括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各自的思想主张。
(2)同是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思想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从国体、政体角度回答)
中西思想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历史发展的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下面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两位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1)材料一的苏格拉底和孔子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各有何主张?各自的背景是什么?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脆弱,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据材料二分析中法启蒙思想的主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能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