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如
满洲、台
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开罗宣言》这一声明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 A.确认中国与美、英并列的世界大国地位 | B.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
| C.确认中国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 | D.明确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 |
1921年,梁启超在演讲中说:“任凭什么人,尧舜呢,桀纣呢,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呢,王莽、朱温、袁世凯呢,若再要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也不会有的事了。”下如此断语,是因为他
| A.认识到帝制的危害 | B.经历时帝制的腐朽 |
| C.正确地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 D.片面地夸大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
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江南铁路通车后,“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思想,也因而起了划时代的变化。”上述材料说明铁路使徽州
①商品价格日渐下降
②市场上洋货流行
③思想观念逐步解放
④生活习惯日趋文明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 B.“遗其体而求其用” |
| C.“然欲自强 必先理财” |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
最近热播电视剧《黎明前的暗战》,讲述了国民党湘籍将领程潜、陈明仁深明大义,促成湖南和平解放的义举。剧中多次提及“无湘不成军”的民谚,该民谚的产生最可能始于
| A.两次鸦片战争中 | B.土地革命时期 |
| C.太平天国运动后 | D.解放战争时期 |
下图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
| A.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 |
| B.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 |
| C.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 |
| 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