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举以为收孥。”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 A.“为田开阡陌封疆” |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
| C.统一度量衡 | D.奖励军功 |
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趋势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③清政府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④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
|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④ |
孙中山听到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他给列宁发去了贺电。贺电中说:“中国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而且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反映了
| A.孙中山向俄国学习的强烈愿望 |
| B.孙中山已经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 C.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
| D.孙中山决定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
《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倡民主自由 |
| B.宣传排满革命 |
| C.倡导个人崇拜 |
| D.反对帝国主义 |
为了向拿破仑表达敬意,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写下了不朽的《英雄交响曲》,但正式出版时,贝多芬却愤怒地把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之所以让贝多芬如此愤怒,主要原因是拿破仑
| A.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夺取了政权 |
| B.加冕称帝,把法兰西共和国变成了法兰西帝国 |
| C.悍然发动对俄国的侵略,迈出了“从伟大到荒谬的一步” |
| D.滑铁卢战役惨败,被流放 |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段话反映 ①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②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同时具有侵略性的一面③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④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防止了波旁王朝的复辟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