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部分是轻工业,重工业很少 |
B.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存 |
C.在夹缝中求生 |
D.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小,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
有人认为:“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不管西方舆论对新自由主义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痼疾’的功能如何赞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似乎总是不合时宜地袭来。……在新自由主义盛行的这些年代,经济和金融危机已成为流行病”这说明
A.资本主义社会因经济危机而步入绝境 |
B.经济危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
C.新自由主义医治经济危机的作用有限 |
D.新自由主义导致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 |
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这主要说明了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
C.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特别沉重 |
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的经济职能 |
1944年,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军观摩组成员谢伟思说道:“中国战后的最大需要,就是发展经济,但中国缺乏独立完成这一任务的必要的资本主义基础。希望美国能和中共进行经济合作。”这表明
A.毛泽东考虑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B.毛泽东意识到要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C.毛泽东希望中国能得到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
D.毛泽东表达了战后中共和美国进行经济合作的设想 |
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捩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19世纪90年代中国)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布(麻制粗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这段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洋布销售渗入农村 | 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
C.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D.外国商品大量倾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