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的用意是
| A.消除地方割据对朝廷的威胁 | B.改革官制 |
| C.调节皇权与相权冲突的问题 | D.强化皇权 |
1955年在一次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
| C.“求同存异”的方针 | D.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
中国近代有人认为:“王者称为天子,不过取尊称云尔,实则凡人皆天之子也。”“人君与千百万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日本变法,以民选议院为大纲领。夫人主之为治,以为民耳。以民所乐举所乐选者,使之议国政,治人民,其事至公,其理至顺。”这种观点实际上主张
| A.君民共治天下,建立代议制的民主政治 |
| B.取消君主制,使凡人与王者的地位平等 |
| C.设立民选议院,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 D.让民选君主治理人民,使国家富强 |
词语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以下最有可能属于1912年的高频率词组是
| A.黄花岗、武昌起义、皇族内阁 |
| B.二十一条、罢市救国、民主科学 |
| C.民国、约法、宣统退位 |
| D.八国联军、赔款、拳乱 |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
| A.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 | B.遵义会议上取得领导地位 |
| C.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下列对新中国初期留学热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批次 |
留学时间 |
留学初衷 |
| 第一次 |
清政府晚期的留学潮 |
富国强兵 |
| 第二次 |
民国初期的留学潮 |
实业救国 |
| 第三次 |
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潮 |
科技救国 |
| 第四次 |
新中国初期的留学潮 |
建设祖国 |
| 第五次 |
改革开放后的留学潮 |
创业立业 |
A.多以留学欧美为留学地区 B.以留学苏联、东欧国家为主
C.涉及机电等技术领域D.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