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词语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以下最有可能属于1912年的高频率词组是

A.黄花岗、武昌起义、皇族内阁
B.二十一条、罢市救国、民主科学
C.民国、约法、宣统退位
D.八国联军、赔款、拳乱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柳诒徽《中国文化史》中说:“嗣因商民之利,遂准其于官府飞钱。……然苟明于汇兑之理,则一纸即可代钱,视挟赀以远行之便。当时政府不知研究钱币与商业之关系,创立新法,而商贾独能发明此理,则唐时商贾,高于政府中人多矣。”以下关于飞钱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唐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中国货币史上汇兑信用的开始
C.产自商人之手,后为官府采用 D.是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纸币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贞观初,岁定京官望高者二人,分校京官、外官考……中品以下,四考皆中中者,进一阶;一中上考,复进一阶……有下下考者,解任。”这一规定的直接影响是

A.推动了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 B.有利于提高官员的行政效益
C.使名门望族成为最大受益者 D.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六典》载:“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然周、汉以来,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这说明隋唐的三公

A.务虚不务实 B.是秦汉时期三公制度的强化
C.履行丞相职责 D.负责军事、行政与司法大权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度的存在 B.中央集权的削弱
C.官僚政治的弊端 D.行政效率的低下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