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篱”。这反映了当时北魏( )
A.阶级矛盾尖锐 | B.民族矛盾尖锐 |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 D.汉族内部矛盾激化 |
“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脑戈登语)这里的“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理解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抵御外来侵略 | B.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 | D.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 |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
C.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宋代的地方制度,分为三级,为
A.路府、州军监、县 |
B.路府州、军监、县 |
C.路、府州军监、县 |
D.路府、州军、监县 |
E.路府州、军、监县
军事部门是国家维持内部秩序与外部安全的重要凭借。下列有关中国军事史的叙述,何者适当?
A.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描述的是以步兵为主的近距离战斗场面 |
B.秦国征服东方六国、统一天下的关键,在于秦国军队是以强大的骑兵为其主力 |
C.汉、唐帝国以农民作为军人的主要来源,宋代以后则多以募兵、世兵和部族兵为主 |
D.明太祖说:“吾养兵百万,要不费百姓一粒粮。”显示明代与汉唐同样采取发农为兵的办法 |
中国历史上有种赋税制度,农民缴纳的赋税与他拥有的财产没有必然关系,而是有一定的数额。原先,农民是分到多少田,缴多少赋税,后来他们已经分不到田,或分田很少,但仍要缴同样的赋税。如此一来,这个制度就很难再实施下去,而必须改变。请你想一想,当时的政府进行了什么样的改革?
A.恢复封建体制,实施井田制度 |
B.鼓励开垦荒地,实施均田制度 |
C.改变征税方法,依据资产计算 |
D.简化农民赋役,并为一条征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