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工业生产硝酸铵的流程。

(1)吸收塔C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A、B、C、D四个容器中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字母)。
(2)已知:4NH3(g)+3O2(g)=2N2(g)+6H2O(g)  △H=一1266.8kJ/mol
N2(g)+O2(g)=2NO(g)         △H=+180.5 kJ/mol
写出氨高温催化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       ,氨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3)已知:N2(g)+3H2(g)2NH3(g)    △H= 一92 kJ/mol。为提高氢气的转化率,宜采取的措施有       。(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使用催化剂        C.增大压强
D.循环利用和不断补充氮气    E.及时移出氨
(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H2和N2按3:1(体积比)在密闭容器中混合,当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平衡混合气中NH3的气体体积分数为17.6%,此时H2的转化率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NO2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将SO2氧化生成SO3,本身被还原为NO,已知下列两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则NO2氧化SO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2L密闭容器中放入1mol氨气,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2NH3(g)N2(g)+3H2(g),
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数据见下表

时间t/min
0
1
2
3
4
5
总压强p
100 kPa
5
5.6
6.4
6.8
7
7

则平衡时氨气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3)25℃,某二元弱酸H2A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NaHA、Na2A,溶液中含A各微粒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含A微粒的浓度占各含A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随溶液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已知:103.04=1.1×103,104.37=2.3×10425℃,Ka1(H2CO3)= 4.4×10-7 Ka2(H2CO3) = 4.7×10-11
①若向0.1NaHAmol·L-1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c(A2-)/c(HA-)的值(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c(H+)/c(OH-) 的值
②若向0.1NaHAmol·L-1溶液中加入氨水至溶液呈中性,则c(H2A)+c(NH4+)c(A2-)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计算HA二级电离平衡常数Ka2=
将过量H2A加入Na2CO3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Sn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元素之一,能形成SnCl2,SnCl4两种氯化物,SnCl2常温下为白色晶体,具有一维链状的聚合结构,气态时以单分子形式存在,而SnCl4常温下为无色液体。白锡和灰锡是Sn的两种同素异形体,白锡的晶体结构中Sn原子的配位数为4和6,灰锡的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相似。白锡的密度大于灰锡的密度。

(1)Sn元素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2)SnCl2的一维链状聚合结构如图所示,在分子结构中标出
所含有的配位键。其固体分子及气体分子中Sn的杂化方式为

(3)SnCl4分子的空间构型为,SnCl4与CCl4
沸点较高的是
(4)锡的某种氧化物的晶胞如右图,其化学式为
(5)解释白锡分子的密度大于灰锡的密度的原因:
(6)若灰锡的晶胞边长为a pm,计算灰锡的密度为

[化学一一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
煤是重要的能源,也是生产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试用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煤的转化技术包括煤的气化技术和液化技术。
煤的液化技术又分为
(2)在煤燃烧前需对煤进行脱硫处理。煤的某种脱硫技术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这种脱硫技术称为微生物脱硫技术。该技术的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工业煤干馏得到的产品有焦炭、等。
(4)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是烟气脱硫技术中最成熟的一种方法。其工艺流程是:烟气经锅炉预热器出来,进入电除尘器除掉大部分粉煤灰烟尘,再经过一个专门的热交换器,然后进入吸收塔,烟气中的SO2与含有石灰石的浆液进行气液接触,通入空气后生成石膏,经脱硫的烟气,应用循环气体加热器进行再加热,进入烟囱,排入大气。
①写出湿法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石灰石浆液作SO2吸收剂而不用熟石灰吸收S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过程中得到的石膏,如果含氯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燃料煤)超过杂质极限值,则石膏产品性能变坏。工业上消除可溶性氯化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烟气脱硫所得石膏的组成(CaSO4·xH2O)即测定x值,做如下实验:将石膏加热使之脱水,加热过程中固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数据表明当固体的质量为2.72g后不再改变。①石膏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②图像中AB段对应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在温度t℃下,某Ba(OH)2的稀溶液中c(H+)=10-amol/L,c(OH-)=10-bmol/L,已知a+b=12,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pH=b的NaHSO4,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下表所示:

序号
氢氧化钡的体积/mL
硫酸氢钠的体积/mL
溶液的pH

33.00
0.00
8

33.00
x
7

33.00
33.00
6

(1)依据题意判断,t℃___________2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 = ___________。
(2)b=____________,x =" ______mL" 。
(3)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此温度下的Ba(OH)2溶液取出1mL,加水稀释至1L,则稀释后溶液中
c(Ba2+)﹕c(OH)=
(5)与NaHSO4相同, NaHSO3和NaHCO3也为酸式盐。已知NaHSO3溶液呈酸性,NaHCO3溶液呈碱性。现有浓度均为0.1mol/L的NaHSO3溶液和NaHCO3溶液,溶液中各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存在下列关系(R表示S或C),其中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的标号)。
  A.c()>c()>c()>c()>c()
  B.c()+c()=c()+2c()+c()
  C.c()+c()=c()+c()
  D.两溶液中c()、c()、c()分别相等

镍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有色金属,但粗镍中一般含有Fe、Cu及难与酸、碱溶液反应的不溶性杂质而影响使用。现对粗镍进行提纯,具体的反应流程如下:

已知:
①2Ni2O3(黑色) 4NiO(暗绿色) + O2

物质
CuS
Cu(OH)2
Ni(OH)2
NiS
Ksp
8.8×10-36
2.2×10-20
5.48×10-16
3.2×10-19


根据信息回答:
(1)28Ni在周期表中的第周期;镍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实验表明镍的浸出率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升高镍的浸出率增大,但当温度高于70℃ 时,镍的浸出率又降低,浸出渣中Ni(OH)2含量增大,其原因为
(2)在溶液A的净化除杂中,首先将溶液A煮沸,调节PH=5.5,加热煮沸5min,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出Fe(OH)3。为了得到纯净的溶液B还需要加入以下物质进行除杂(填正确答案标号)。
A、NaOH B、Na2S C、H2S D、NH3﹒H2O
(3)已知以下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NiC2O4>NiC2O4·H2O> NiC2O4·2H2O。则操作I、II名称是; 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
(4)1molE经上述流程得到纯镍,理论上参加反应的氢气为mol。
(5)测定样品中的镍含量的基本思路是将Ni2+转化为沉淀,通过测量沉淀的质量进一步推算Ni含量。已知Ni2+能与CO32-,C2O42-、S2-等离子形成沉淀,但测定时常选用丁二酮肟(C4H8N2O2)作沉淀剂,生成分子式为C8H14N4O4Ni的鲜红色沉淀。从实验误差角度分析主要原因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