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8日,《中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宣布《纲要》即日起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回答下列各题。《纲要》自2008年8月启动制定以来,经数千名专家、各方人士的座谈和调研,两次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获意见建议数百万条,并搜集国外材料,终于于2010年7月29日正式公布。这一制定过程,对政府而言:
①有助于决策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助于决策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科学性
③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④有利于接受公民的监督
|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针对我国教育投入长期不足的“软肋”,《纲要》提出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为此政府要切实履行
| A.市场监管职能 | B.社会管理职能 |
| C.经济调节职能 | D.文化建设职能 |
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 )
| A.发挥“主心骨”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作用 |
| B.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 C.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 |
| D.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
都江堪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塞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它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一工程说明了 ( )
①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③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④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具创造性的民族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在结束对安徽“徽文化”的考察后认为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资源,加强对徽文化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安徽在中部的崛起,加强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明区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力量( )
| A.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
| B.可以促进文化资源的持续发展 |
| C.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 |
| D.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 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一奇迹足以把中华文化同其他文化区别开来,如此悠久的历史,本身就包含了中华文化的许多特质,所以,我们认为中华文化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
| A.开放的氛围浓郁 | B.异彩纷呈 |
| C.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 D.源远流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