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将一个小绿色植物放入一个三角瓶中,如下图所示。在瓶中安放一个测定瓶中CO2浓度的传感器,将瓶口用橡胶塞塞上。传感器的另一端与计算机连接,以监测一段时间内瓶中CO2浓度的变化。如果用此装置进行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测定,请写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 图2中,在0~60 min,将图1所示装置置于黑暗条件下,其生理活动是          ;该生理作用的场所是               
(2)在60~120 min,再将图1所示装置置于          下,此时间段测得的数值是                              
的差值,是      (净、总)光合作用的量。
(3)据图中数据,该植物60~120 min的光合作用速率为            ppmCO2/min。
(4)测定该植物的相关速率还可                                      为指标。
(5)为使此研究结果更为科学,可采取的措施为                              
(6)如果将图1中的试管及植物移去,在其中的烧杯中加入含叶绿体的NaHCO3溶液,且叶绿体的光合速率和刚才的植物一致。请在图2中画出0~120 min时间内的曲线。此时,60~120 min内的变化量是       (净、总)光合量。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囊性纤维病是常见的遗传病。正常基因决定一种定位在细胞膜上的 CFTR 蛋白。70%病人的 CFTR 蛋白因缺少第 508 位氨基酸而出现 Cl的转运异常,导致消化液分泌受阻,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患者常常在幼年时期死于感染。
(1)在核糖体上合成 CFTR 蛋白的过程中,需要酶、氨基酸、ATP等物质(至少写两种)。
(2)患者感染致病菌后,最初识别并处理细菌的免疫细胞是
(3)分析多数囊性纤维病的患者病因,原因是 CFTR 基因中缺失了个碱基对而改变了其序列。
(4)某地区正常人群中有 1/22 携带有致病基因。
①该地区正常人群中,囊性纤维病基因的频率是
②下图是当地的一个囊性纤维病家族系谱图。Ⅱ--3 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但父母表现正常。则
Ⅱ--6 和Ⅱ--7 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Ⅱ3 和Ⅱ4 的子女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是。这两对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定律。
③若Ⅱ3和Ⅱ4家庭与Ⅱ6和Ⅱ7家庭都生有一患病女孩和一正常男孩,则两男孩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一种长尾小鹦鹉的羽毛颜色有绿色、蓝色、黄色和白色四种,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只有显性基因B时羽毛为蓝色,只有显性基因Y时羽毛为黄色,当显性基因B和Y同时存在时羽毛为绿色。现有甲、乙、丙、丁四只小鹦鹉,甲、乙、丙均为绿色,丁为黄色,其中甲、乙为雄性,丙、丁为雌性。现将雌雄鹦鹉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此回答问题:

杂交组合
P
F1表现型及比例
组合一
甲×丙
绿色:黄色=3:1
组合二
乙×丙
全为绿色
组合三
甲×丁
绿色:蓝色:黄色:白色=3:1:3:1
组合四
乙×丁
绿色:蓝色=3:1

(1)控制小鹦鹉羽毛颜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填“是”或“否”)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2)甲、乙、丙、丁四只小鹦鹉的基因型分别是甲、乙、丙、丁
(3)杂交组合三中F1代能稳定遗传的占,该组合中F1代绿色小鹦鹉的基因型。杂交组合二中F1代绿色小鹦鹉的基因型有种,其中不同于亲本基因型的概率为
(4)若利用一次杂交试验就能判断出杂交组合一的F1代黄色小鹦鹉的基因型,则应选择组合三中F1色异性小鹦鹉与该黄色小鹦鹉交配,若,则该黄色小鹦鹉为纯合子;若,则该黄色小鹦鹉为杂合子。

分析如图所示的家族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已知为伴X显性遗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

(1)已知I2、II6的家族无乙病史,则III1的基因型为。若III2与III3近亲结婚,子女同时患甲乙两病的概率为
(2)若II2再次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已鉴定胎儿为女性,但医生仍建议不要生育,原因是仍有的患病概率。
(3)A、B属于非等位基因。那么非等位基因的实质是
(4)如果I1与I2生一女儿,且不患甲病。则可能是亲本之一的在产生配子时异常。
(5)经查Ⅲ4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原因是其父亲形成精子过程中

下图甲乙丙表示某动物(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分裂图像。图丁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阶段细胞数以及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数目。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分裂时期对应于图丁的_____阶段。图丁的Ⅲ阶段对应于图______细胞。
(2)从数量关系分析图丁由Ⅰ→Ⅱ的过程中,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由Ⅱ→乙的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图乙中2,4号染色体上B、b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研究生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很多的实验进行探究,包括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
A.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
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
菌种见图中文字所示);
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见下图)。

①实验中的对照组有
②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DNA。请利用DNA酶做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①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
第二步:

组合编号
A
B
C
处理
不加任何提取物
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DNA
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DNA和DNA酶


第三步:将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②请你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③通过你设计的实验,还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