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怀子由作
苏轼
清颍东流,愁来送、征鸿去翮。 情乱处, 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雕华发。 一尊酒, 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注】①元祐七年(1092)为颍州 (州治今安徽阜阳) 知州时作。子由:作者弟苏辙的字,时在汴京。②林下:山林家园之中,指退隐之处。③占黄色:古代有种说法, 眉间有黄色是喜庆的征兆。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全词来看,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加以赏析。
“对床夜雨听萧瑟”一句,有人认为是词人怀想过去,有人认为是感伤“现在”,你认为呢?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1)“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一联,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答:
(2)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
朝耕
袁中道
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
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映衬(如动静、声色等)是古诗常用手法,试以此诗为例加以分析。
答:全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②箨,笋壳。③书帙,包书的布套。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浣溪沙姜夔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说明】公元1196年除夕前五日,白石道人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家里,途经吴松(今江苏吴江),遂作此词。历代认为“画船愁过石塘西”中的“愁”字用得极妙,请对“愁”字进行赏析。
全词是怎样将景和情联系起来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①-②题。
送魏万①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②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释:①魏万:诗人李颀的晚辈。②关城:古时指函谷关和潼关。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写诗人清晨送魏万启程,“微霜”二字,点明送别是在深秋时节。 |
B.第三、四句写游子魏万在路途中看到南飞的鸿雁、冷寂的云山,倍感惆怅。 |
C.“关城树色催寒近”借树色的变化表现季节的变化,好像寒气是树色催来的。 |
D.“御苑砧声向晚多”与李白的名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所写画面相近。 |
②结合全诗,简述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