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
B.国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特权资本家 |
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 )
A.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 |
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
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
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
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还是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
A.唐朝时相权高于皇权 |
B.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
C.唐朝时已经出现君主立宪制 |
D.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
有学者认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与该转型描述相符的是( )
A.“兼并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收天下之权,尽归于中央” |
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 |
C.“设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
D.“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 |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
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 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 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
秦始皇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列对这一制度基本特征的概括准确的是()
A.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
B.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
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
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