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华佗论
刘禹锡
称华旧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荀文若①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遂考竟佗。至仓舒④病且死,见医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叹。嗟乎!以操之明略见几,然犹轻杀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然犹不能返其恚。执楠者之恚,真可畏诸,亦可慎诸。
原夫史氐之书于册也,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纳贤者之谕,而惩暴者之轻杀。故自恃能至有悔,悉书焉。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悲哉!夫贤能不能无过,苟置于理矣,或必有宽之之请。彼壬人③皆曰:“忧天下无材邪!”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或必有惜之之叹。彼辜人皆曰:“譬彼死矣,将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可不谓大哀乎?
夫以佗聋不宜杀,昭昭然不可言也。独病夫史书之义,是将推此而广耳。吾观自曹魏以来,执死生之柄者,用一恚而杀材能众矣。又乌用书佗之事为?呜呼!前事之不忘,期有劝且惩也。而暴者复借呻以快意。孙权则曰:“曹孟德杀孔文举矣,孤于虞翻④何如?”而孔融⑤亦以应泰山杀孝廉自幸。仲谋近霸者,文举有高名,犹以可惩为故事,矧⑥他人哉?
注:①荀文若:敢于向曹操直谏的谋臣荀彧。 ②仓舒:曹操爱子曹冲的字。 ③壬人:指奸佞小人。④虞翻:吴国叫官员,历事孙策、孙权,屡犯颜谏诤,惹得孙权要杀他。 ⑤孔融:字文举。其任北海太守时曾重用一人,后又要杀他,有人问他为什么,他以应泰山(应劭)自比。⑥矧:shěn,况且。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宜议能以宥宥:辅助、帮助。 |
B.然犹不能返其恚返:使……平息。 |
C.原夫史氏#书于册也原:探究、推究。 |
D.独病夫史书之义病:担心,忧虑。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为曹公所怒//犹以可惩为故事 |
B.然犹轻杀材能如是//昭昭然不可言也 |
C.是使后之小宽能者之刑//执死生之柄者 |
D.而惩暴者之轻杀//而暴者复借口以快意 |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以操之明略见几 凭着曹操的深明韬略能够洞察事物细微变化 |
B.后之惑者,复用是为L1实 后来一些记忆不牢靠的人,更是以讹传讹 |
C.方痛生之不可再也 才会痛惜被处死的人才不能够重新获得生命 |
D.又乌用书佗之事为 |
又何须记隶华佗的事呢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一肆借所叙述的曹操杀华佗一事,指出了“执柄者”轻杀材能的错误,也为下文阐发观点提供铺垫。 |
B.文章第二肄强调史书记载华佗被杀是为了警示后人善待人才,可是后世的奸佞小人却常以此误导糊涂的当权者。 |
C.文章第三辟作者以孙权和孔融为例,在对比中突出了曹操轻杀材能的残暴,表达了自己对“执柄者”的极大愤慨。 |
D.文章中“茸事之不忘,期有劝且惩也”一句表明了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期待统治者能以古为镜,有所做戒。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史记·酷吏列传》节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每小题2分,共6分)
①面折大臣于朝面:
②.上目都,都不行目:
③ 由此重郅都重: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①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课外文言文阅读
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湛冗官二十余年。考举及格,改知分宁县。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咸淳末,除知安吉州。
良淳至,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者。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囷以应之。已而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
大兵至,军其东西门。先是,朝廷遣将吴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杀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阁自经。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迁至淮西运辖迁:迁徙 |
B.咸淳末,除知安吉州 除:任职 |
C.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者诣:到 |
D.大兵至,军其东西门军:驻军 |
以下各组句中,全都表明赵良淳关心百姓疾苦的一组是
①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②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③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④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⑤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⑥人皆倒囷以应之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良淳是丞相赵汝愚的曾孙,自小师从同乡饶鲁,养成立身处世的操守。出仕后,所到之处以干练有治理才能著称。 |
B.分宁,是江西的大县,习俗喜欢喧哗和攻击别人,赵良淳治理该县,没有使用刑法和杀戮,他任用胥吏并选取忠厚孝顺的百姓,亲自尊敬礼遇他们,将分宁治理得政绩斐然。 |
C.当范文虎派使者拿着书信来招降时,赵良淳烧掉书信斩杀了使者。元兵来到,赵良淳率领众人守城,晚上不回家就露宿在城墙上。 |
D.赵良淳斥走众人,让家里人出去躲避,自己却不愿逃跑,苟且偷生。两次自尽,保全了自己的名节。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淳曰:“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
(2)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阁自经。
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下列语句没有倒装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 |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 C.夫晋,何厌之有? | D.是寡人之过也。 |
下列加点的古今词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 |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把……作为 |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人 |
D.亦去之 去,离开; |
下列加点实词在句中的含义错误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动词,驻军,驻扎 |
B.越国以鄙远鄙:名词,边邑 |
C.与郑人盟 盟:动词,订立盟约;建立同盟 |
D.共其乏困乏困:名词, 缺少的东西 |
下列加点词活用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 |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
C.若不阙秦(quē使动用法,使……减少) |
D.越国以鄙远(鄙,使……成为边邑) |
通假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 |
B.共其乏困 (共,通“供”) |
C.何厌之有? (厌,通“餍”,讨厌) |
D.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樊 哙 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哙等见上流涕曰涕:眼泪 |
B.项羽既飨军士,中酒飨:犒赏 |
C.哙乃排闼直入排:排队 |
D.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解:知道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②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
B.①暴师霸上,以待大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
C.①群臣绛、灌等莫敢入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D.①高帝笑而起②夜缒而出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常屏蔽之。
(2)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3)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9分,每小题3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
B.秦伯说,与郑人盟 |
C.无能为也已 |
D.失其所与,不知 |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军函陵②敢以烦执事③以乱易整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A.①军队②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③替代④替 |
B.①驻军②执掌事务③交换④被 |
C.①驻军②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③替代④给予 |
D.①军队②管理事务③交换④是 |
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其”指秦国,“贰于楚”是说郑对晋怀有二心,同楚亲近。 |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邻”的意思是:增加邻国的土地。 |
C.君之所知也 “所知”的内容是“晋军早晨渡河回国,晚上就筑墙将焦、瑕两地划给秦国了”。 |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唯君图之”意思是:希望秦君考虑损晋利秦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