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
|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 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
下列现象与新文化运动中“赛先生”的主张完全一致的是()
| A.小学生不读不写不学旧体诗 | B.中学生散发反对复辟的传单 |
| C.大学生爱听严复宣传进化论 | D.华老栓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病 |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 B.达尔文 |
| C.牛顿 | D.爱因斯坦 |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
|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
|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社会认识和意识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② 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③ 优胜劣汰思想激励了被压迫民族的改革与斗争
④ 促进了欧洲理性主义思潮的萌发
|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 C.②③ | D.②④ |
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其中1912年的是
|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
|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
| C.“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
| D.“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