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官僚资本急剧膨胀的原因是( )
| A.西方列强对官僚资本的支持 | B.国家权力强制实行经济垄断 |
| C.战争需要强化经济高度集中 | D.民族工业在战争中损失巨大 |
《中俄秘档里的朝鲜战争》记载:苏联通过战争成功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日本通过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美国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中国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朝鲜战争的影响是()
| A.亚洲地区意识形态对立加剧 |
| B.促使美国全球战略重点转移 |
| C.美国成功建立起对中国的军事包围 |
| D.政治力量消长破坏雅尔塔体系 |
“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 A.同盟力量的差距 | B.意识形态的对立 |
| C.军事力量的失衡 | D.经济水平的差距 |
1946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写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信中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我们应该坚持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这表明()
| A.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 B.二战后美苏两国矛盾加剧 |
| C.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 D.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 |
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 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 | 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
| 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 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 |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 A.独立自主 | B.“一边倒” |
| C.“另起炉灶” |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