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如图7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为6V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锤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痕进行测量,即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上; |
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
D.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立即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 |
E.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
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
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操作不当的步骤是 .(将其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在横线处)
(2)在一次实验中,质量的重物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8所示(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单位cm.那么
①纸带的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与重物相连;
②从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
少量是ΔEp=________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
量ΔEk=________J(g取9.8m/s2);
如图所示,若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处于下表中所指的挡位,请在答题纸的表格中填出相应的读数。
在“探究共点力合成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经历了以下实验步骤:
A.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B.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筋拉同样长度;
C.记下两个测力计F1和F2的读数,并且记录它们的方向;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P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O,并记下此位置,如图所示;
E.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做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个实测合力
和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近;
F.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复实验,从实验得出结论。上述实验步骤中有一步骤有明显的错误,这个步骤是(填选项前的字母);
正确的操作应为。
将以上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应为(填选项前的字母)。
有一个电阻,其阻值大约在40Ω—50Ω之间,现要进一步准确地测量其电阻,需测量多组数据,手边现有器材如下:
电源E(电动势12V,内阻为0.5Ω);
电压表(0—3—15V,内阻约为10KΩ);
电流表(0—0.6—3A,内阻约为1Ω);
滑动变阻器R1(阻值0—10Ω,额定电流2A);
滑动变阻器R2(阻值0—1750Ω,额定电流0.3A);
开关S和导线若干。电压表的量程应选,
电流表的量程应选,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在虚线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中:(a)两个拉力F1与F2的作用效果与一只弹簧秤单独对橡皮条的拉力F′的作用效果相同,体现在两次拉橡皮条时把结点拉到。(b)以图所示的拉力F1和F2为邻边,作出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与拉力F′的图示时,说明F′与F1、 F2的合力F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某同学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条的结点位置O以及两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7所示。试在图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橡皮条此时的拉力图示,并用F3表示该力。
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用下列器材
①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 V,内电阻小于1.0 Ω)
②电流表G(满偏电流3 mA,内阻RG="10" Ω)
③电流表A(0~0.6 A,内阻0.1 Ω)
④滑动变阻器R1(0~20 Ω,10 A)
⑤滑动变阻器R2(0~100 Ω,1 A)
⑥定值电阻R3="990" Ω⑦开关\,导线若干为方便且能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其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
请在线框内画出你利用本题提供的器材所设计的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电路图.
右图为某一同学根据他所设计的实验绘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G的示数,I2为电流表A的示数),由图线可求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 V,内电阻r=________Ω,短路电流=________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