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在立法过程中,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人民群众的意见被充分尊重,中国立法的大门始终向公众敞开。其哲学依据是
A.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
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D.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
“不折腾”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引用的一句北方方言,其要求就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维护安定团结、共谋发展的大好局面。这种要求体现了
A.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 B.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
C.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 D.实践活动的客观物质性 |
中国茶诗是茶文化园中别具特色的华章。中国古代第一首完整意义上的茶诗,是西晋左思所作的《娇女诗》,其中“心为茶荧剧,吹嘘对鼎砺”等诗句,描绘了北方官宦人家饮茶的情景。这说明
A.诗歌是诗人的主观想象 | B.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源泉 |
C.诗人以创作诗歌为目的 | D.诗人的生括具有特殊性 |
为保证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全运会,山东省气象部门做好了人工消雨的准备。这里的人工消雨体现了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 B.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
C.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 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②辨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③坚持科学的实践观④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近年来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视,明显加大了经费投入的力度,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达到了3.06亿元,是上世纪90年代的30多倍,2009年增加到3.9亿元,增幅同比超过27%。国家越来越重视哲学研究是因为
①哲学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反映时代进步和客观要求的哲学,能指导和推动社会变革
④哲学是一定时代的文化的反映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