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一战期间各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对此表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法国 |
1:28 |
英国 |
1:57 |
||||
德国 |
1:32 |
俄国 |
1:107
|
李贽说:“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此话的真实意图是
A.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应该继承 |
B.对儒家思想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
C.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否定 |
D.强调个性,主张人性的解放 |
下列思想家及主张中,对应正确的是
①老子——“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②孔子——“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③墨子——“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④韩非子——“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2003年12月lO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引用了宋代一位理学家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段话()
A.否定了传统儒学 | B.创立了心学 |
C.阐明了理学的纲常伦理 | D.说明了理学有一这定的现实意义 |
右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干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
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
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
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时期,其中儒家思想()
A.提供了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 B.提供了无为的哲学思想 |
C.提供了积极进取和改革精神 | D.提供了民主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