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知道二氧化锰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后,再想探究其它一些物质如氧化铜(CuO)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1)[问题]氧化铜(CuO)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2)[猜想]氧化铜(CuO)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难分解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铜(CuO),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4)[结论]氧化铜(CuO)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氧化铜(CuO)能作为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讨论与反思]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不能证明氧化铜(CuO)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三:
[实验目的]探究在反应前后氧化铜的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少量氧化铜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④对比反应前后氧化铜(CuO)的质量。
[讨论]如果氧化铜(CuO)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氧化铜(CuO)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6)但小华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够,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氧化铜(CuO)的                  在反应前后                      

科目 化学   题型 未知题型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纯碱的制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结合下图,以下说法“豆”的本义指古代的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常作礼器,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左传•昭公三年》载:“四升为豆。”正确的有

①“豆”属象形文字,汉字中从“豆”的字往往与食器或豆类有关
②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而来
③“豆”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容器和容量单位
④中国古代礼器的使用受到礼乐制度的规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钱穆先生在《先秦儒至汉儒的流变》一文中说:“汉儒乃一代之新儒,以传经言治为业,与先秦诸儒之以明道作人为唱者,畸轻畸重之间有不同。先秦儒在汉儒心目中,亦属百家言。汉儒传经,乃即所谓王官之学,一则主张于朝廷,一则兴起于田野,其为不同,显然可知。”对于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先秦儒学以个人修为的道德规范为追求目标
B.汉代儒学以传经治道为自身的政治理想
C.儒学逐渐由民间思想向官方哲学发展演变
D.汉儒抛弃了先秦儒学对个人修为的关注

2008年8月8号,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有震撼人心的一幕:589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不同字体的“和”字,表现了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也表达了孔子“和为贵”的人文理念。对以上体现的中国文化元素表述错误的是

A.孔子的“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构建
B.汉字经历了甲骨文一大小篆一隶书一楷书的演变过程
C.宋代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加快了文化传播速度
D.新文化运动倡导简体汉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