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今天的新疆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中段,自公元制59年西汉设置西域督护府,划入版图,开始进行有效管辖。西汉政府在这里驻兵屯田,在各重要关隘路口建有城垒亭燧,还用汉字发布政府文告。近年来,在新疆各地考古发掘中发现许多汉代铁制农具和一些重要的水利灌溉设施,还有原产内地的杏核、桃核等农作物。另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说:“驰(传递)命走驿(驿站),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来往)于塞下。”反映了当时丝绸之路上一派繁忙的景象。   
——摘编自苗普生、田卫疆主编《新疆史纲》
依据材料,分析汉朝政府管理丝绸之路的作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用于放逐表决的陶片
材料二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中国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
材料四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 ——邓小平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的古代雅典的制度体现了什么原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由此在改造中国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举措。
(3)结合材料三、四,指出中美两国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根本依据。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相比,中国大陆的民主政治是怎样体现其自身特色的?
(4)据材料五概括指出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5)从西方与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 “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 4 分)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 分)
⑵材料二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 2分)
⑶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2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已。
——摘自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材料二: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材料三: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藏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有关部门)防其出入。
——摘自明朝《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四: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摘自《台湾外纪》卷十二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政策?这种政策产生于何时?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三、四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中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三:《国语·晋语》有“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的记载,意思是说原来作为宗庙祭祀品用的牛,如今变成田亩耕作的畜力。……春秋后期,人们取名命字,往往将“牛”与“耕”相连,如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犁,字子牛。
——引自林炳文著《中国古代史》上册
请回答: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方式?你能说出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吗?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 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请各举两例。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它所表现的新特点对我们有何启示?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