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材料二 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材料三 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需要推进依法治水: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完善水资源配置、水土保持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制度。加强园家防汛抗旱督察工作制度化建设,深化水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
(1)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水利改革基本原则体现的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水利建设的意义,并分析我国在水利改革中是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
(3)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提高依法治水的水平。
某市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会外曾收到5655人次的网上代表列席会议,大会还收到网上议案396件。人大信息网中的“市民心声”栏目可接受并刊载市民发来的电子邮件,供市民发表意见。“网议人代会”栏目每天都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在网上与市民直接交流。
以上材料说明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哪些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了配合该法的实施,自2009年1月起,有关部门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草案)》。条例已于2009年7月8日国务院第73次常务会议通过。条例从三方面入手,保证食品安全法严格实施:一是进一步落实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二是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三是将食品安全法较为原则性的规定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
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应该怎样维护食品安全?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高一某班学生以“辉煌的六十年”为主题召开班会。班会上,同学们展示了一系列数据:
[数据1]根据统计,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7.5%下降到2008年的37.9%,下降了19.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67.7%下降到2008年的43.7%,下降了24%。
(1)请你说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体现了什么经济学道理,并简要说说下降的原因?
[数据2]60年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在不断调整。1978年,公有制经济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达到100%。改革开放以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国有资本集中度提高,主导地位突出。非公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从数量看,2007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企业数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0%;从产值看,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工业总产值占比为68%。
(2)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数据3]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金融业“飞入寻常百姓家”,与百姓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银行服务更“优”,证券服务更“多”,如今,股票或基金,都已成为百姓平常的投资理财方式。截至今年7月底,股票投资者开户数近1.33亿户,基金投资账户超过1.78亿户。
(3)居民个人理财是个人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很多人都想使自己手中的钱能够不断地增加。居民“钱生钱”的途径主要有哪些,并为居民投资设计最佳方案?
阅读图例,完成下列各题:
(1)图例是的表现形式?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2)价格变动能调节生产规模,对照上图,完成下表:
供过于求―――→①―――→获利减少―――→②
④←――获利增加←―――③←――供不应求
(3)这个图所表现的经济现象对企业生产者来说有什么重要启示
材料一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二 2007年12月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农业和农村工作要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⑴材料一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对于我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有什么启示?
⑵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请你从不同角度提出两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并简要写出选题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