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 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书籍译自俄文的占了38%到45%,英文占了25%到37%,其他语种只占3%到7%。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 B.戊戌变法时期 | C.新文化运动时期 | D.一五计划时期 |
有人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此战役应是
| A.平型关战役 | B.淞沪会战 |
| C.台儿庄战役 | D.武汉会战 |
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
| C.“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
| D.“将革命进行到底” |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1902年,孙中山则说“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为今13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马克思、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
| 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 D.符合文明史观,立场不同 |
下图是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它从根本上反映了
| A.中央集权的完善 | B.中央机构的精简 |
| C.行政效率的提高 | D.君主专制的强化 |
小平同志有一段著名的论断:“不管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对这一论断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对外开放就是要全面学习西方的一切成果,能促进经济发展就行 |
| B.不管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只要能发展经济就是改革的目标 |
| C.不管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能促进经济发展,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 |
| D.发展经济可以不惜一切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