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显性基因(H),一对夫妇生有3个子女,其中男孩、女孩各有一个表现型正常,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 )
A.XHXH×XHY | B.XHXh×XhY | C.XhXh×XHY | D.XHXh×XHY |
下列甲、乙、丙、丁四个图分别表示有关的生物学过程,对其曲线变化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B点时若为茎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时不可能为茎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 |
B.乙图A点时,害虫不存在抗药性个体,而B点时,害虫存在抗药性个体 |
C.丙图可以表示肠脂肪酶受pH影响的示意图 |
D.丁图曲线A点时,人的胰岛A细胞兴奋性增强,胰岛B细胞的兴奋性随后增强 |
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水稻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
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
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 |
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
下列关于单倍体,叙述正确的是
①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②单倍体只含有一条染色体 ③单倍体是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④单倍体只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
⑤未经受精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
A.①⑤ | B.③⑤ | C.②③ | D.④⑤ |
以下是某同学对生物可遗传变异进行的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因为基因重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发生频率很高,产生相当数目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
B.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加或缺失,对DNA结构影响最小,因此其对生物性状的影响不大 |
C.染色体畸变出现在动物中的概率较小,而在植物中较大,这与诱发染色体畸变的因素无关,而与植物细胞全能性较高、发生染色体畸变后存活和形成个体机会大有关 |
D.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三种变异之间没有联系,只是基因或染色体变化大小有差异 |
有性生殖生物的后代性状差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重组,下列过程中哪些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