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1934年在任的美国国务卿考德尔·霍尔就当时的国际贸易状况谈到:“如果我们能创造更自由的贸易流通……进而消除种种酝酿战争的的经济不平等,于是,我们就可以用足够的理由去期待一个更长久的和平。”由此可见当时考德尔·霍尔
A.致力于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
B.期待在当时实现国际贸易制度化 |
C.认为国际贸易体系混乱不堪 |
D.力主调整国际贸易规则以规避战争风险 |
大幅度增加税收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据统计,1929年美国最高税率是24%,1935年则提高到79%,在战争期间更是高达94%。由此带来的的直接影响是
A.私人投资受到压制 | B.失业问题妥善解决 |
C.民众利益得以保障 | D.通货膨胀日益加剧 |
据不完全统计,大型综合性期刊《东方杂志》从1915年1月开设“法令”栏到1921年此栏结束,其公布的各种法令数目如下
年份 |
1915 |
1916 |
1917 |
1918 |
1919 |
1920 |
1921 |
合计 |
数量 |
150 |
55 |
34 |
51 |
39 |
40 |
22 |
391 |
北洋政府加紧立法的用意在于
①对当时蓬勃发展的南方革命形势
②应对内部不断升级的争权夺利斗争
③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法制环境
④实现以法立国、以法治国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孙中山认为临时政府要集中权力,总统要有实权,主张总统制。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前夕,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才同意把责任内阁这一条写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宪政原则,这种做法
A.导致政体频繁,社会政局动荡 |
B.使权力过度分散,影响行政效能的提升 |
C.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 |
D.属于“因人设法”,明显违背法律精神 |
有学者在叙述某段历史时说:“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重视枪杆,一个重视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由此推断出该段历史属于
A.抗日战争时期 | B.国民大革命时期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