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所确立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宪法没有赋予议会立法权 |
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
C.宪法授予皇帝巨大的权力 |
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
《宋史·赵普传》记载了宋太祖赵匡胤与宰相赵普的故事。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这表明:
A.宰相权利增强,皇权削弱 |
B.北宋是法制化国家,君权受到法律的约束 |
C.皇帝与宰相关系融洽,共同治理国家 |
D.功过赏罚不以君主个人好恶,有力的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 |
1925 年初,土耳其改革者发动对旧式礼拜帽的批判,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欧式帽还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在百姓中最流行的是鸭舌帽,因为在做礼拜时可以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这种现象反映了
A.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 | B.现代是假,传统是真 |
C.传统是假,现代是真 | D.百姓被迫戴鸭舌帽并改变信仰 |
在近现代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在战争过程中,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的是( )
A.反法同盟战争 |
B.普法战争 |
C.第一次世界大战 |
D.第二次世界大战 |
下图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
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
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
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二战( )
A.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
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
C.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