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
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
|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
|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
|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
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说:“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中国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国的香港。”此言论反映的实质是( )
| A.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
| B.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 |
| C.元代的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 |
| D.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 |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 C.郡县制 | D.三省六部制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
|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
|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四县,郡所设在番禺。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广州建制之始。下列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世袭 |
| B.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
|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
| D.他实际是南海郡最高行政长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