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
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一般认为孔子及儒家所称颂的这种理想社会终结于()
A.夏朝 | B.商朝 | C.西周 | D.东周 |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 |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
李贽称赞汉朝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是自由恋爱;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的改革;肯定农民起义。下列对李贽思想评价最准确的是
A.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 B.主张男女平等 |
C.肯定农民的反抗精神 | D.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方面的反映 |
有学者在研究四大发明时得出结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集中体现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学而优则仕”影响了科学理论研究 | B.隋唐以后的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
C.天文历法、医学不需要理论研究 | D.封建自然经济的影响 |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中国古代)“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能够论证“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的主要依据是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
A.主要用于购买良田美宅 | B.主要用于生活的挥霍浪费 |
C.主要用于向封建官府交纳赋税 | D.主要用于投资官营手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