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遗传病发病情况调查时,发现本校高一年级有一位男生患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这种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该男生的祖父、祖母、父亲都患此病,他的两位姑姑也有一位患此病,这位姑姑又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已知家族中其他成员都正常。
(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于         性遗传病。
(2)请根据这个男生及其相关的家族成员的情况,在下图方框中绘制出遗传系谱图,并标出该男生直系亲属的基因型。(该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7分)

(3)该男生的基因型与他姑姑患病女儿的基因型相同的几率是             %。预测将来该男生与表现型正常,但其父亲为色盲的女性婚配,生育一个只患一种病的男孩几率是          。他们若婚后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色盲男孩。那么染色体变异发生在         细胞减数分裂的第     次分裂过程中。(每空2分)
(4)经多方咨询,该男生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表现正常。若成年后与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婚配,你认为其后代是否会患该病?        。为什么?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保卫细胞的吸水膨胀、失水收缩会引起气孔开闭。为了探究影响气孔开闭的因素,研究者所做预实验的分组和实验结果如下:

一、实验分组:
A组:蚕豆叶片+100mLpH为7的KCl溶液+太阳光照;
B组:蚕豆叶片+100mLpH为7的KCl溶液+黑暗处理;
C组:蚕豆叶片+100mLpH为4.5的KCl溶液+太阳光照。
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二、制片观察每组烧杯中叶片下表皮气孔的开闭情况,结果记录如下表:


完全开放(%)
半开放(%)
关闭(%)
A组
40.0
42.0
18.0
B组
1.0
11.0
88.0
C组
21.0
42.0
37.0

请下列回答:
(1)该预实验的目的是:
(2)要观察每组叶片下表皮气孔的开闭,需制片并观察。请写出制片的操作过程。
(3)依上述实验结果可推测,与气孔的开闭调节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有(写出2种)。

为验证光合作用能释放氧气,某同学在互联网上查到了一种指示剂——焦性没食子酸,该指示剂在碱性环境下遇氧会由无色变为褐色。该同学利用焦性没食子酸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具体步骤为:(每空1分,除注明外,共10分)

(1)在4只500mL的平底烧杯中分别装入煮沸的蒸馏水300mL,冷却后,滴几滴植物油,在水面上形成一层油膜,并编号;
(2)通过油膜向1、3、4号烧瓶中加等量的NaHCO3溶液;
(3)通过油膜向2、3、4号烧瓶中加入大小相似,生长状况相同的金鱼藻枝条,用墨纸将3号瓶包住,把4个烧瓶放在光下照射30分钟;
(4)取一支试管,加5mL煮沸的蒸馏水,冷却后向试管内加极少量的焦性没食子酸备用。
(5)最后向每一烧瓶中先加入1mL1%NaOH溶液,再加入1mL新配制的焦性没食子酸溶液,加煮沸冷却的蒸馏水至500mL,立即观察颜色变化。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能立即变为褐色的是号瓶,原因是
(2)设置1号瓶的作用是____,它可说明
(3)实验中蒸馏水煮沸冷却使用的原因是,油膜的作用是
(4)3号瓶的实验结果与号瓶组合可说明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5)本实验中只需号瓶,就可说明光合作用可释放氧气。

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能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是一种球形的RNA病毒。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的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接着少数HIV在体内潜伏下来,经过2~10年的潜伏期,发展为艾滋病(如图)。请回答:(每空1分,共6分)

(1)表示HIV浓度变化的曲线是
(2)在曲线Ⅱ中ED段呈上升状态的原因是,曲线I中的BC段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该细胞裂解死亡,这一过程称为免疫。
(3)HIV识别并侵染宿主细胞时,与细胞膜的组成物质有关。
(4)如果HIV中决定某一性状的一段RNA中含碱基A:19%,C:26%,G: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含碱基A的比例为

某实验室通过手术获得下丘脑部分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进行了相关研究。(每空1分,除注明外,共13分)
(1)实验一按下表准备两组实验大鼠并作如下处理:向大鼠皮下注入等量的SRBC(山羊红细胞);7天后,取脾脏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将适量脾细胞悬液与SRBC混合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检测SRBC破裂情况(注: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培养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越高,OD值越大)。

组别
材料准备
数量(只)
培养液的OD值

手术损毁组(做手术并损毁下丘脑前部)
12
O. 20

正常组(未做手术)
12
O. 40

①向大鼠皮下注入SRB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脾细胞悬液会引起SRBC破裂,说明悬液中含有________物质,产生该物质的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有人认为该实验还应增设一组:做手术却不损毁下丘脑。你认为有必要吗?___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请为此实验拟定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另取正常鼠和手术损毁鼠多组,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放置30分钟,然后测定大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正常鼠的结果如图所示。

①请在图中绘出手术损毁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变化曲线。
②将正常鼠从室温移至低温环境,其血糖浓度会升高,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适宜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手术损毁鼠的性腺萎缩,这是由于该大鼠下丘脑释放的________________减少,使垂体释放的____________降低所致。

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除注明外,共13分)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4)②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膜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减少的物质有明显增加的物质有。脂肪肝患者的脂蛋白合成量
(6)如果图中①细胞为B淋巴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抗体存在于上图中的部位(填标号),B淋巴细胞参与人体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